疲劳性骨折

3天发生7例后疫情时期已有多人中招千


北京皮肤病专治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jc/180416/6171978.html

在惠州生活,看「惠州新闻」

经过疫情“肥宅”后,

很多人开始急于找回出汗的感觉,

赶上夏天的脚步,

快速瘦下来,回归日常。

但近段时间,

因运动损伤送医的新闻层出不穷。

“陈医生,这已经是最近三天出现的第7例中学生应力性骨折了!”4月7日,医院(医院)放射科MR技术组长周飘华与正在阅片的医师陈婷婷讨论。

近三天来,科室陆续诊断了7例“应力性骨折”患者,这7名患者有一个共同点——都是14~15岁的青少年。

哈尔滨市的王女士是一名长跑爱好者,平时几乎每天都要跑上几公里。疫情期间她在家中还是每天坚持运动,按照王女士的话说,在家中跑步始终没有户外运动那种舒适感。在条件允许后,王女士就按耐不住了,早早地换上运动装外出跑步,可是连续跑了几天后,她发现脚底疼痛感强烈,而且两条腿一直都有酸痛的感觉。即使进行运动后的拉伸运动也还是没有太大的效果。于是她来到哈市第五院急诊科就诊,诊断结果显示其因运动过量导致损伤。

70岁的康奶奶因为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生活节奏被完全改变了。以前她经常去公园和小区散步,和朋友聚会时也会跳跳舞、唱唱歌。然而,疫情以来她很少出门,连超市都不逛了。前几天趁着天气好,她和家人出门踏青,走了很远的路,回程时右脚疼得厉害,上楼梯也使不上劲。

有人可能心里疑惑:

只是回归到疫情之前的运动强度,

怎么也会受伤呢?

这是因为疫情宅家,身体长时间的“运动停摆”,心肺功能和基础代谢能力都会下降,这些功能的下降就会导致供氧能力减弱,耐力和体力会不如从前,肌肉等“业务能力”也没法儿跟上大脑中的动力定型,所以很容易发生各种“翻车”事故,比如跑步当中肌肉拉伤、关节扭伤、韧带或软骨损伤等。

所以,

长期宅家后恢复锻炼要讲究方法,“报复性”运动反伤身呐!

急吃不了热豆腐,

为避免运动损伤,

重启体育运动还要从长计议。

老年人

重拾锻炼注意量力而行

宅居已久的老年人该如何运动锻炼?某医院老年病科副主任医师王艳姣建议,对于有慢性基础性疾病的老年人,不主张在疫情还没有完全结束的情况下过多地开展户外运动,可尽量在室内开展一些太极拳、原地踏步走等低强度运动。“每天活动时间0分钟左右,一周5次。”王艳姣提醒,在运动过程中,要注意保持平衡,谨防出现跌倒、扭伤的情况。运动效果以运动结束后心情舒畅、身体感觉到很舒服的状态为宜,若出现心慌、出冷汗等不适的情况须立即停止。此外,有慢性基础性疾病的老年人若外出锻炼,建议在家人亲友的陪同下进行。

年轻人

要制定科学锻炼计划

某医院康复科护士长张妙媛表示,年轻人在锻炼时,有氧运动和抗阻锻炼是较好的运动形式,可以选择从中低强度的有氧运动开始,如散步、慢跑、骑自行车以及全身肌肉参与的健身操等。也可以选择娱乐性球类运动,如乒乓球、羽毛球等。刚开始时运动时间建议在0至40分钟,低强度运动持续时间可适度延长。锻炼一段时间后,根据自身状况可逐渐增加强度和运动时间,要注意量力而行。如果在运动过程中或运动后出现关节红肿、严重疼痛,头晕、冷汗、手抖的现象就需要立即停止运动进行休息,并观察自身情况是否好转,若情况有更严重医院就诊。

身体条件较好的中青年人该如何制定科学的锻炼计划?张妙媛建议,先要对自我身体状况有一个清楚的认识,首先了解自己的最大心率,即指运动时,运动强度持续增加,心率持续上升,直到不再上升到达的极值。普通人一般可采用“0-年龄”来计算最大心率。健康的中青年人运动时的心率一般控制在不超过自身最大心率的80%,例如一个人的最大心率是次/分,那么运动时的心率以不超过次/分钟为宜。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医院进行平板运动实验,可以更清楚地了解自身体格状况。

“运动时间不宜过早也不宜过晚,空腹和饱餐后不宜运动,餐后小时是比较理想的运动时间。”张妙媛表示,先进行有氧运动再过度到力量训练并且注重柔韧性的训练。运动前热身5至10分钟,从而唤醒整个机能,提高训练效率,防止损伤;运动后要注意拉伸,5至10分钟的拉伸能提高血液循环,排出乳酸堆积,缓解疲劳,增加身体柔韧性等。

惠州报业全媒体记者周楠摄

大家也可以参照一下

“科学健身金字塔”,

根据需求,

选择合适的项目,

控制好运动时间,

进行科学、安全、有效的锻炼。

此外,

小编特别整理了

不同年龄段的运动建议

供大家参考。

8-1岁孩童期

此阶段的孩子力量、速度、耐力以及灵敏性都有了一定的基础,但骨骼相对较脆弱,因此要避免强烈的运动冲击,并注意运动时长。

建议这一阶段的孩子可以参加以下活动:

1、打乒乓球,能锻炼身体的灵敏性,减轻眼部疲劳、预防近视。

、打羽毛球,能放松颈椎脊椎,增加心肺功能。

、打网球,增强身体的协调性。

4、学跳舞,提高身体的柔韧度。

1-18岁黄金期

此阶段是生长发育阶段,要注重骨骼生长及骨密度形成,同时也是心肺适能发育的敏感期,在锻炼时要尽量避开承重过大的运动。

乒乓球和羽毛球运动可以继续进行,篮球、足球、排球等球类运动也可以列入运动日程。

18-5岁成熟期

此阶段身体功能处于鼎盛时期,心律、肺活量、骨骼的灵敏度、稳定性及弹性等各方面均达到最佳点。可进行高强度的运动,培养锻炼习惯,提高身体综合素质。

建议每周进行三次训练,最好有氧和力量训练结合,如健美操、瑜伽结合推举等。

6-45岁发胖期

这一阶段要防止脂肪的堆积,减缓压力。

男士要注重肌肉力量的训练,如推举,但要控制好强度,不要过于勉强自己;女士可以进行低强度的有氧训练,如瑜伽、慢跑、爬山。

46-65岁衰老期

这个阶段人的体力和肌肉量开始下降,运动主要以对抗骨质疏松、肌肉松弛为主,要以安全、简便为原则。

推荐健步走,以改善血液循环、降低体脂率;静蹲、举哑铃等力量锻炼以增强或维持肌肉力量。

65岁以后老年期

65岁以后身体机能都是处于低水平,此阶段主要以提高生活质量、预防跌倒、提升心肺功能为主。

建议做轻柔的有氧运动(如太极拳、八段锦等)并配合适量的力量训练坚实肌肉、强化骨骼,并适当多补充优质蛋白质、钙质等营养素。

最后再次郑重提醒:

长时间没有运动

不适宜突然剧烈运动

运动要量力而行、循序渐进。

你会


转载请注明:http://www.pilaoxingguzhe.com/pzzd/7022.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