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疲劳性骨折 > 疲劳骨折护理 > 湖文医学院护理系教师实践积累最好的课程思
当前位置: 疲劳性骨折 > 疲劳骨折护理 > 湖文医学院护理系教师实践积累最好的课程思
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肆虐襄阳的危难时刻,医院(医院)有这样一群“南丁格尔”,他们不计报酬,无论生死,舍小家顾大家,冲锋陷阵,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医者大爱情怀,同时他们也是湖北文理学院医学院护理系教师,他们的行为在实践教书育人,他们的行为在积累最好的课程思政元素。
今日刊发医学检验、社会医学等课程组教师的战“疫”故事。
医学检验课程组
新冠疫情防控战场上的哨兵——柯峰、贺震、邹玖明
他们同样身披白大褂,但在抗击疫情时,我们的视野里却很难发现他们身影,他们同样肩负抗疫的重担和使命,却默默踏上战场,与病毒直面交锋。他们就是奋战在病毒检测战场上的哨兵—检验人。
春节前夕,武汉爆发新冠肺炎疫情,疑似新冠肺炎患者急剧增多,面对此次突如其来的疫情,医院医学检验部作为全市最早可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的医疗机构之一,医学检验部副主任赵建忠在接到上级命令后召集柯峰、贺震、邹玖明等同志,火速组建新型冠状病毒检验团队,并在最短时间完成核酸检测实验室的准备工作。
核酸检测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确诊的金标准,由于前期核酸检测试剂盒供应极其紧张,经过多方努力,大年三十晚上11点多,医学检验部终于拿到了第一批检测试剂盒,团队立即投入到试剂盒检测验证工作中,并在1月25日(大年初一)医院第一批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样本检测。
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需要直接面对病毒,感染风险极高,为防止感染,每次进入实验室,他们要身着密不透风的多层防护服,全封闭口罩和护目镜,一进实验室至少5小时才能换班,一个班下来,除了防护服是干的,浑身上下都是汗,连手纹都变得模糊,护目镜全是水雾,无法看清。为了疫情防控,医院承诺:标本随时送检随时立即检测,常常深夜有急诊标本送来,检测队员刚刚完成当天的工作,一个电话立即又来到实验室进行检测,毫无怨言。检测高峰期该团队每天完成核酸检测近份,小组轮班,昼夜无休。
为了支援检测团队,医学检验部副主任邹玖明主动申请加入新型冠状病毒检验团队,检验党支部党员们也踊跃报名参加核酸检测培训,随时待命准备投入到核酸检测工作中去。
实验室就是他们的战场,由于这支队伍的特殊性,我们很难发现他们的身影,但他们是新冠疫情防控战场上哨兵,昼夜守护着人民群众的健康。
(邹玖明老师做核酸检测)
(柯峰老师做新冠核酸PCR扩增)
(贺震)
余桂莲,中共党员,湖北文理学院副教授,医院(医院)眼科护士长。
把危险留给自己,她未加任何思考,第一批报名发热门诊支援,1月23日(腊月二十八)在南院区发热门诊值夜班。大批从武汉回襄阳来发热门诊筛查的患者,焦虑、紧张,不断催促医生和护士,发热病房床位供不应求。这时候,理解患者、关心患者不是空话。留观患者因无法买饭,余桂莲就点餐送到患者手里。太晚了食堂没饭了,她就把自己的晚餐送给患者吃。有患者因为排队等候的时间长了发牢骚,她就耐心安慰,患者很快就平静了。有的患者口罩污染了,她及时递上干净的口罩。这一切都是那么自然,穿着密闭的防护服,呼吸感觉都有点费力,但她却不觉得累。她说:“我深刻体会到共产主义战士的含义,就是在群众需要我们的时候,共产党员就该奋不顾身,勇往直前,发挥先进模范作用”。
随着疫情不断扩散,前线医护人员疲惫不堪,眼科十六名护士,除了两名五十岁以上老护士和两名孩子需要照顾的护士未去一线,其余十一名护士,在余护士长的带领下积极响应号召,投身到抗疫的最前沿,不计报酬、放弃陪伴、照顾家人,只为践行白衣天使的誓言,不惧艰险不畏生死,用精湛的护理技术为患者减轻病痛。
余桂莲利用休息时间,主动到社区双报到,参加社区防控点的执勤,时刻不忘共产党员应尽的职责。
(余桂莲)
宋勇战,医院(医院)心内科医生。
由于他和爱人都是临床一线医生,可能对于疫情的发展有更深切的感受,疫情初期,他们经常也会讨论各种有关疫情的信息。他爱人有次看着备战疫情的电视报道和快速增长的疑似患者,语重心长地说了一句“怎么有一种国破家何在”的感觉,当时他听了还是很受触动,想想战争中的人民,如果国家没有了,个人再优秀,在别人眼里也只能是难民。现在祖国正在遭受危难,自己作为一名医生,是可以帮得上忙的,是义不容辞的。医院组建发热病房时,他们都是第一时间报名了,不过可能不是党员还是什么原因,第一批并没选上。
很荣幸第二批选上了,并且去的是重症病房,说实话,第二批去的时候还是比较担心的。因为当时已经有很多医护人员感染并且有去世的,所以更不敢马虎。提前认真学习了穿脱隔离衣的流程,打印了新冠肺炎的诊治指南及临床一线医生的诊疗笔记认真学习(学习资料也留在了发热病房)。到了病区其实还好,大部分病人病情稳定。只有一天晚上收了一个重病人,生命体征不稳定,插管上呼吸机,血氧还是不好,后来血氧好了,颈静脉置管又不通畅,气管插管与颈静脉置管互相影响,通气好了输液不畅,输液好了血氧不行,由于是深夜并且重新插管风险太大,医护人员轮流照看患者的置管,等生命体征稳定了,医生,护士又重新调整患者体位,垫高患者一侧身体之后才稳定。特别感谢护士姑娘们,其间搬动患者,包括互相配合调整气管插管这种高风险动作,她们毫无怨言,被她们的敬业精神感动了。
他说:“其实去一线没想过宣传,有大家才有小家,如果发生战争了,相信所有的子弟兵都会义无反顾上战场。现在这就是我们的战场,我们有义务也必须上前线!”
(宋勇战)
小个子带领的抗疫“先头部队”
高永霞,医院(医院)北院区急诊科护士长。
身材瘦小,却似乎蕴藏着巨大的能量。疫情到来之时,恰逢新春佳节,也正是急诊科一年之中最为忙碌之时,而北院区的预检分诊也随疫情而成立,交由她管理。组队、培训、感控、防护、抢救、物资协调、解决问题,她单薄的身影就像一阵风,总是及时地吹向她该去的地方。
预检分诊负责初筛,将可疑患者带到发热门诊规范检查和处理,而急诊则承担着即便是“疑似新冠病例”也必须马上抢救的危重患者救治。如果说发热病房、隔离病房的医护人员是抗疫“主力部队”,有人笑称她带领的便是“先头部队”,她们的工作就是打好疫情的前哨。
(高永霞)
为了当好这个前哨,她忘记了腊月二十八高三的孩子放假了,忘记了腊月二十几冰箱里还空空如也;为了守好这块阵地,她顾不上大年三十还未给远方的父母报平安,顾不上为独自在家的孩子张罗一日三餐。日日坚守阵地,悉心呵护战友,解除病患顾虑,她说:“看到同事安好、病人有序,才能心安!”
马林林,医院(医院)重症医学专科主管护师,湖北文理学院基础护理实验课任课教师。
年新冠肺炎开始,她积极请战一线,医院工作安排,她临时承担了北院区ICU的护理管理工作,作为一名普通护士,她有担忧、有胆怯,但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间里,她知道所有的医护人员绝不能后退!
因为担心科室工作,马林林连续半个多月吃住都在科室,以便于处理突发情况。虽然科室不属于疫情一线,但ICU的患者病情危重且多数都有肺部症状,马林林对新入患者的排查和所有发热患者动态追踪都亲力亲为,并及时督促医护人员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在防护物资紧缺的时候,马林林严格管理科室口罩使用情况,亲自发放并指导护理人员正确佩戴使用,往往自己能省就省,对临床一线的护理人员常说的就是:我的要求是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杜绝浪费!随着疫情的发展,东津院区医护人员紧张,护理部询问科室能否再抽调人员时,马林林的回答只有一句话:可以,一切以一线为重!护理部巡查了解科室工作是否有困难时,她的回复也始终是:没有,相对于一线我们很幸福了!
虽没有亲临一线战场,但马林林却在这场疫情中,也用她的“小肩膀”挑起了“大责任”!
(马林林)
社会医学课程组抗疫事迹
黄迪,社会医学课程负责人,医院(医院)党办职员。
疫情突袭,湖北各地封城,道路交通设卡,村庄、社区管制……然而确诊病例日益增多,同事们都在为做好一线后勤保障工作而日夜奋战,她无法安心继续休假。初五,医院协助开具有关道路通行证明,历经8个小时,医院,回到了自己的岗位上。第二天就参与到东津二号楼发热病房建设的志愿工作中,并参加东津食堂的配餐志愿服务,协助搬运援襄医疗物资等等。
(黄迪)
朱梦,湖北文理学院医学院护理系教师,医院(医院)院办职员。
作为一名党员和职能科室管理人员,年1月23日主动报名到医务处参加志愿服务,同时协助设备处进行物资捐赠相关沟通工作。因长期未休息,加之过度劳累,感染细菌性肺炎,作为疑似病例在东津发热病区隔离,解除隔离后,医院上班,协助科室做好援襄医疗队服务工作,同时积极参加东津院区志愿服务工作,搬运各种医疗和生活物资,为广大一线医务人员提供后勤保障。
(朱梦)
杨超,湖北文理学院医学院护理系教师,医院(医院)人力资源处职员。
虽然不是医护人员,但在疫情来临时,医院工作的共产党员,毅然放弃休假,投入到了疫情防疫的后勤保障志愿工作中,作为志愿者,他敢于吃苦、随叫随到,为一线工作人员提供后勤保障。
(杨超)
医院感染控制课程感控办,谈起这个科室,有些人可能并不了解,有的人可能觉得他们就是“坐办公室的”,有的人可能觉得他们就是“管别人洗手的”……关于这些误解,他们并不想辩解什么,因为他们自己心里知道他们虽是职能科室,不仅要参与管理,更多的时候是在钻研业务。他们不在临床一线,但无时不刻都在和病毒“交战”。他们不参与治病救人,却在拼力保护医护人员和患者。他们不在聚光灯下,但义无反顾冲在“抗疫”第一线。他们不在意个人得失,却被大家称之为“守护神”。同时他们也是湖北文理学院医学院护理系的老师,他们的行为为莘莘学子树立了光辉榜样。
陈嘉莉,医院(医院)感控办主任。
同事眼中的“急性子”。正因为她的急性子,在抗击新冠病毒肺炎战役正式打响之前,她就带领感控办成员拟定了新冠期间需采购的防护用品及消毒用品清单,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不断地向院领导请示汇报、“催促”设备处、药学部抓紧采购防护物资、消毒用品,终于赶在春运物流停运前采购了大量防护物资和消毒用品,让我们的医务人员能够安心地“全副武装”上战场。为实现“打胜仗,零感染”,疫情初期,她就提出“完善防控制度,感控一定要先行一步”。她和她的同事们挑灯夜战,制定了完善的防控制度,包括医院感染防控制度、医院感染防控清洁消毒规程、医学检验科PCR医院感染防控制度、确诊或疑似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手术方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防控制手册等十余项规章制度,为医务人员开展防疫工作提供参考。为了严格控制发热病房消毒隔离制度的落地,建议建立消毒护士岗位、建立感控监督员。为了查看发热病房制度的执行情况,亲自到污染区,细化防护服的穿脱流程。面对各种突发状况,需要跟其他部门进行的沟通协调、对三个院区进行的宏观调控、对感控办成员的合理分工,所有“难啃的硬骨头”最终都被她一一拿下。大家都觉得她是个“铁人”,永远都是精神抖擞的样子,其实大家不知道的是在疫情发生前她刚做了一次小手术,不过,她始终不愿提及此事……正因为她的“急性子”,各种工作未雨绸缪,织牢织密我院感染控制的防控网。
(陈嘉莉,左一)
(陈嘉莉,右一)
刘华,医院(医院)感控办副主任。
同事眼中的“慢性子”。初次见到她,你就会觉得她是个“慢性子”,说话轻声细语、走路也是慢悠悠的。但就是这个说话轻声细语、走路慢悠悠的“慢性子”,为了保障医务人员安全,增强医务人员院感防控意识,1月19日以来,她几乎每天都在备课、做PPT、讲课;她不是在培训,就是在去培训的路上,合计培训余人次,几乎每位上战场的老师都听过她讲课。每次培训为了让大家听的更清楚、理解的更透彻,她总是提高分贝,扯着嗓子喊,喉咙都嘶哑了,但她丝毫不在意,仍不厌其烦地提醒医务人员需要注意的一些细节“口罩一定要做密闭性试验”“手卫生一定要做”。
(图为刘华工作照)
(刘华,左一)
为规范密切接触者管理,她查阅了大量文件资料,规范密切接触者排查范围,确保无一人遗漏为,对确诊、疑似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进行院内流行病学调查,排查密切接触者多达人次。帮扶基层共渡难关,她冒着自身会被感染的风险,对全市县区基层医疗机构防控工作进行督导检查,及时发现基层存在的问题并给予指导意见。
由于长时间超负荷工作,疫情期间她整整瘦了6斤,但她依旧毫无怨言“只要大家能把防控工作做好,我苦点累点不算什么的”。
何红燕,医院(医院)感控办科员。
同事眼中的“大姐大”。她今年57岁,即将步入花甲之年,疫情突袭,她本可以以身体为由在家休憩,但她却主动请缨,冲锋在前,奔赴在了抗疫任务最重的东津院区。疫情初期,为满足疫情防控需求,需将东津院区急诊科观察室改造为发热门诊;将在建的东津院区2号住院楼改造为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发热病房;明确东津院区隔离病房患者CT检查、入院、送饭、送药、标本转运、医废转运、织物转运等通道。时间紧任务重,为使流程合理、通道规范,她跟她的同事经常加班加点去到临床一线反复查看科室布局,并实地测量,认真分析哪种规划最科学,更符合防护要求,哪种规划更利于施工。为更好地应对一些突发状况,她干脆把家也搬到了办公室,每天就在办公室休息,医院发的盒饭,她已经连续四十多天没有回家了,也没能好好陪陪从北京难得回来一次的女儿。同事们都劝她要注意身体,还是要回家休息,她总说没事,住在办公室方便处理事情,她就是我们心目中的“大姐大”,是我们每个人学习的榜样。
(何红燕)
刘欢,医院(医院)感控办科员。
同事眼中的“小管家”。她是一名90后,但她却不是温室里的小花朵,而是科室里的小管家,尽其所能做好主任的左膀右臂,为临床排忧解难。疫情初期,为让医务人员用上合格的防护用品,通过查资料找文献等途径辨析了各种口罩、防护服的区别和适用范围。为让医务人员操作时有章可循,协助主任制定了一大堆的制度如清洁消毒制度、各科室防护用品使用标准等。为切断传播途径,协助主任规范密切接触者的管理内容及流程、组建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管理群,及时解答密切接触者的疑问,保障医务人员身心健康。为减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每天早上下临床督导查看医务人员防护用品使用情况,不厌其言地叨叨着“你们要戴好外科口罩啊”“口罩要罩住鼻子啊”你们要做好清洁消毒啊”。她惟一觉得遗憾的是不能好好陪陪家里一岁多的小宝贝,3月1日起她正式被接收为中共预备党员,她表示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更要时刻以党员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压实自身责任,护好医务人员安全!
(刘欢)
(刘欢,左一)
护理伦理学课程组
王芳,湖北文理学院医学院护理系社区康复护理学教研室主任,《护理伦理学》课程负责人,医院(医院)门诊办副主任。
从小年开始,医院门诊办已逐步进入战“疫”的准备阶段,1月21日开始,我院第一道防线——门诊预检分诊开始每天24小时不间断地轮班连轴转,门诊导医没有上过夜班,没有接触过疫情,谁来上班?怎么上班?如何保证预检分诊无纰漏?如何保证导医的个人安全?面对骤然增加的重重困难和新生问题,作为门诊办副主任的她没有退缩,她在每次对导医培训时总是这样说:“现在疫情就是命令,守好自己的岗、及时发现和消除疫情隐患险情,比什么都重要”。直到现在3月9日53天,她每天都在新冠战“疫”的大门口指挥战斗。
培训:
王芳对本科室、职能科室志愿者、支援医生、支援护士、门诊辅组科室等进行PPT讲课、现场示范、角色扮演、情景模拟、演练示范等多种形式的培训,其中院级大培训1次,科室内大培训2次,跨部门培训5次,一对一培训每人平均2次以上,合计80余次。
流程:
门诊办与医务处、感控办、呼吸专家组、护理部一同在现场反复实景模拟,规范预检分诊接诊、问诊、登记、转运等各个环节的工作流程。
场地:
她实地查看预检分诊台的场地、位置,按照市防控办、院防控办的要求,结合疫情的不断变化及患者实际,不断修订完善预检分诊的场地,方向等。
物品:
她按照国家、省、市的疫情的相关文件、指南、规定等要求规范并检查物品的种类、放置、效期、消毒、检查、交接等各方面的落实情况。
检查:
她对三个院区门诊的预检分诊工作进行调研、检查,发现不规范的再次给予培训落实。保证三个院区同质化开展新冠预检分诊工作。
志愿者:
医院党办的要求,她多次参加志愿者工作,按照群工部要求宁夏医疗医疗队搬运生活物资;按照党办要求多次到东津院区协助搬运2号楼发热病房物质,打扫卫生;按照群工部要求多次搬运爱心捐赠的蔬菜、汤圆、奶粉等物品;按照党办安排到住院楼楼栋体温排除身份核对值班。
双报到:
“疫情就这样向我们袭来了,猝不及防!”按照襄城组通1号文件,中共襄阳市襄城区委组织部文件,关于印发《襄城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双报到”党员干部管理考核评价办法》的通知,她每日上午按照市防控办、院
防控办、院群工部、院设备处、科室要求在各个时间节点,完成各种表格上报,只有周六、日下午或晚上有时间,向居住小区的社区报到,已按要求完成了两周的党员志愿者“双报到”工作。
表格汇总统计: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作为门诊部副主任、机关分工会主席,王芳每日上午按照市防控办、院防控办、院群工部、院设备处、科室要求在各个时间节点,完成各种表格上报,核对各项数据,特别是2月21日接到的向市防控办上报发热门诊患者信息并核实1月21日到2月22日多名患者的信息的艰巨任务后,她制定工作计划,结合市防控办要求的时间节点,用两天的时间完成了一个月未完成的工作,受到了市防控办的高度表扬。据统计,从1月17日开始至目前共53天,医院门诊办的工作时间小时,三个院区门诊人,不含患者家属、陪护、社区志愿者,转运到发热门诊人。
疫情无情,心中有情,她用实际行动履行了一名医务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为襄阳市疫情防控阻击攻坚战贡献了一份力量。
疫情还未结束,我们仍在奋斗,就好比在抵达目标之前,常要走一段漫长的路。人到半山路更陡,因为已经付出了很多,却还没看到终点。此时,沉住气、踏实走好每一步,你就不会迷失。掌声可能来得很晚,但只要不放弃,它就不会缺席。
护士人文修养课程组李严慧,护士人文修养课程负责人,医院(医院)群工部主任。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院工会高度重视,为支持一线医务人员安心打赢疫情防控狙击战,院工会积极主动关心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的职工,全力提供物质保障和心理支持,通过开展一系列志愿服务和慰问帮助活动,及时将院党委、院行政和院工会的关怀与温暖送到了一线职工心坎上,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贡献出了工会力量。
关心慰问职工做体贴“娘家人”
院工会切实做好对坚守一线医务人员的关心关爱工作,尽最大努力从日常生活上予以关心,在精神上给予关爱,全力帮助奋战在一线的医务人员及其家属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难。
春节期间,疫情初起,院工会陪同院党政领导一起慰问坚守岗位、战斗在疫情防控一线的医护人员,积极开展送温暖活动。正月初六,院工会工作人员将一批水果、牛奶、巧克力等物资,先后送到各院区发热门诊和病房医务人员手中,向坚守疫情防控一线的广大职工表示慰问,送来工会的温暖,鼓励他们保重身体,做好疫情防治工作。
疫情发生以来,医院东津院区是发热隔离病人的集中地。2月5日,院工会为东津院区一线医务人员送去生姜、红糖、苹果、橙子、伊利优酸乳、巧克力、坚果及各种小吃。在缺少物资的情况下,院工会想尽办法克服困难,为一线医护人员提供蔬菜和生活急需物品,为坚守一线不能回家的职工亲自派送蔬菜水果等生活物资。2月21日,院工会慰问三院区一线职工,为东津院区一线职工发放斤苹果、橙子和桶泡面,为南院区一线职工发放斤苹果、橙子和桶泡面。为北院区一线职工发放斤苹果、橙子和桶泡面。
院工会与总务处一同联系府都宾馆、天美乐酒店和7天连锁酒店,为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医务人员提供住宿。在了解东津院区职工下班后洗澡和住宿不方便问题后,院工会与总务处、设备处积极协调配合,为职工配备热水器、微波炉、直饮机、晾衣架、电吹风等生活必需品,同时,安排志愿者往返东津和南院区之间转运物资,保障职工衣食住行。
院工会借助轻松筹平台,为我院名抗疫一线医务人员免费赠送保险;每天通过电话、
转载请注明:http://www.pilaoxingguzhe.com/pzhl/45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