疲劳性骨折

人要旺势要旺,肝火不能旺


刘云涛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147810.html

一个人脾气大、躁动不安,人们常用“肝火旺”来形容。下面我们就一起认识下何为“肝火旺”吧。

中医所说的“火”其实是指体内的某些热性症状。其中,肝火分为虚实两种。实火多由于肝主疏泄的功能被破坏,肝气郁结而导致的;虚火是阴虚火旺,多由肝肾阴虚所导致。

肝火旺的十大症状1头胀

常起于恼怒,头胀且痛,昏沉闷热,头筋突起,口干口苦,甚则两耳失聪,舌苔薄黄,脉象弦或数。

2头热

头热面红,心烦易怒,夜寐不安,胁痛口苦,舌红苔薄。

3肝火亢盛消瘦

形体消瘦、烦躁不安,性急易怒,头晕目眩,胁肋灼痛,口苦目赤,小便短赤,大便燥结,舌红苔黄。

4肝火上冲舌血

舌上出血,舌肿木硬,舌苔黄,舌边红绛,或起芒刺,并见头中热痡,烦热,头晕目眩,面红目赤,口苦咽干,耳鸣耳聋,胁肋痛,性急善怒,小便黄赤,大便干燥,甚则昏厥。

5肝火犯肺咳嗽

症见咳嗽气逆,痰出不爽,或如梅核,或如败絮难以咳出。咳时面红并引及胁痛。咽喉干燥,烦躁易怒。舌边尖红、苔薄黄而干。

6肝火燔灼胃痛

胃脘烧灼疼痛,痛势急迫,疼痛拒按,喜冷恶热、烧心泛酸,口干口苦,甚则呕吐苦水,或兼见吐血、便血。烦躁易怒,便秘溲赤。舌红苔黄。

7心肝火旺经质粘稠

月经先期量多,甚或血崩,质浓稠如膏,经色鲜红,或紫红,或紫黑,并见面红目赤,心烦急躁,失眠多梦,胸胁胀痛,口苦而渴,或具经行发热,吐血、衄血,舌红苔黄。

8肝火偏亢月经过多

月经提前而至,经量过多或兼经期延长,色鲜红或紫黑,质浓稠,有瘀块,面赤心烦,急躁易怒,胸闷乳胀,头晕头痛,夜寐多梦,口苦口干,食欲不振,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

9肝火耳聋

耳聋耳鸣,突然发作,甚至全聋,耳鸣如钟,或如风雷声,或如潮水声,伴有耳胀痛、耳闭,口苦咽干,面红目赤,大便燥,小便黄,舌红苔黄。

10肝火上冲暴躁

精神不足、气色不好、心烦意乱、脾气暴躁、乏力嗜睡、情绪容易激动、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等。

如何知道肝火旺

1.看口部:口干,口苦,口臭,舌苔发厚,牙龈红肿,这些都是肝火旺的症状。

2.看睡眠:肝火旺时晚上睡觉时出现睡眠不稳,多梦,容易被惊醒,失眠。

3.看脾气:肝火旺时还容易心烦意乱,容易发怒,控制不住脾气。

4.看全身:精神不好,容易瞌睡,头晕,脸色发红,身体闷热,肝火旺的人容易疲倦。

5.女人肝火旺的症状:经期推迟,月经不调,经血量没有规律等。

6.小孩肝火旺的症状一般出现在夏天:喜欢蹬被子,有时候还打呼噜,暴躁易怒。

肝火旺如何调理

01

中药治疗

适用肝胆实火上扰,胁肋疼痛较剧,口苦,头痛目赤,或目黄,身黄,烦躁易怒,胸闷纳呆,耳鸣耳聋或耳肿,小便黄赤短少,舌红苔黄,脉弦数。多用龙胆泻肝汤(酒炒龙胆草、黄芩、酒炒栀子、泽泻、木通、车前子、酒洗当归、酒炒生地黄、柴胡、生甘草)加减。

①胁痛显著,加川楝子、延胡索、郁金、青皮。于目黄,身黄,加茵陈蒿、黄柏。

②腹部胀满,大便不通,加大黄、厚朴。

③若肝经郁火,目赤肿痛,烦躁易怒,不能安卧,尿赤便秘,宜用泻青丸(当归、龙脑、川芎、栀子、煨川大黄、羌活、防风)

。④若肝胆实火,头晕目眩,神志不宁,谵语妄言或发狂,小便黄赤短少,大便秘结,宜用当归龙荟丸(当归、龙胆草、栀子、黄连、黄柏、黄芩、芦荟、川大黄、木香、麝香)。

⑤若肝火犯胃,胁肋胀痛,嘈杂吞酸,口苦,脘痞,呕逆,嗳气,宜用左金丸(黄连、吴茱萸)清肝泻火,降逆止呕。

⑥若肝脾不和,胃痛吞酸,腹痛腹泻,宜用戊己丸(黄连、吴茱萸、白芍)疏肝和脾。

虚火一般表现为目干涩痛,口干燥,口舌生疮,咽干声沙,干咳少痰,鼻腔热烘、牙齿松动或疼痛,五心烦热,骨蒸潮热,心烦多梦,耳鸣耳聋,舌红苔少等。治疗时应以生津养血、滋阴降火为原则。

滇草6味林下余甘子

1.《唐本草》:主风虚热气。

2.《本草拾遗》:主补益,强气力。取子压取汁和油涂头生发,去风痒,初涂发脱,后生如漆。

3.《海药本草》:主上气咳嗽。

4.《南宁市药物志》:清凉解毒,治喉痹。

5.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润肺化痰,生津止渴。

余甘子是健身治病的药用植物,其果实在我国作为民间中药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余甘子果实味酸微涩,清热凉血,消食健脾,生津止渴。主治血热血瘀,消化不良,腹胀,咳嗽,喉痛,口干及维生素C缺乏症。在藏药中,余甘子主治培根病、赤巴病、血病、高血压病等。近年研究结果表明,余甘子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衰老,保肝等作用。

《中药大辞典》对余甘子的药用价值阐述为“化痰、生滓、止咳、解毒、治感冒发热、咳嗽、咽痛、白喉、烦热口干”。余甘子有“久服轻身,延年长生”的健身疗效,余甘子与防治高血压、高血脂、抗衰老、保肝、健胃、美容、减肥、排金属毒、糖尿病等治疗功效有关。

润肺化痰,生津止渴,降低血压,增进食欲,可治喉炎和乙肝炎,常吃余甘子,有医疗和保健功效,在民间应用广泛,能明显治疗和预防胃癌,对乙肝、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等均有较好的疗效。治疗咽喉不适、烟酒过度、胆道蛔虫绞痛等等,更是立竿见影。此外,余甘子的根、茎、叶均可入药,用余甘子叶作药枕,民间早已广为流传。

滇草6味林下龙血树叶

龙血树叶在傣族《贝叶经》中也早有记载,因其含有龙素(现代药理研究证实为螺甾类化合物),常被用于预防和治疗乳腺增生。中医认为龙血树叶具有清火解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功效。对气血凝结、瘀血结聚、经脉阻塞引起的乳腺增生、疼痛有明显疗效。

清火解毒,除风消疮,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续筋接骨。用于贫血,产后体弱多病,心慌心悸;胃脘疼痛,吐血便血;泄泻;风湿性关节炎,肢体肿胀疼痛;病毒性腮腺炎,颌下淋巴结炎,乳腺炎,乳腺囊性增生,良、恶性肿瘤;癫痫;四塔失调,水血不通所致的心悸,胸闷,气短,心痛;消渴,多饮,多尿;六淋证出现的尿频、尿急、尿痛、血尿;疔疮脓肿;外伤出血,跌打损伤、骨折;毒蕈中毒。

滇草6味林下鼓槌石斛

鼓槌石斛为兰科多年生浮生草本植物,其茎秆粗壮强劲,花串繁茂热烈,是石斛品种中最霸气的品种,在自然环境中一般多附省在岩石上、悬崖峭壁上或崖缝间,如同石头上长出的角,常年保守云雾、雨露滋润,集天地之灵气,吸日月之精华,其特殊的生长环境和神奇的疗养价值历来为医药界所推崇和应用,其根系一般平向延展生长,根系繁密,善于抓牢固定和吸取营养,是天然的锁钙专家,防止钙流失,从根本上解决骨质疏松的问题。鼓槌石斛含有石斛多糖、多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等活性成分以及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等几十种有效成分,有助于改善亚健康状态。

鼓槌石斛味甘、微寒。归胃、肾经,具有益胃生津,滋阴清热的功效。用于热病津伤,口干烦渴,胃阴不足,食少干呕,病后虚热不退,阴虚火旺,骨蒸劳热,目暗不明,筋骨萎软。消渴病的根在肾,本在肾阴虚,标在胃燥,所以石斛对消渴病标本兼治,效果显著。

中医认为气、血、精、津、液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其中气为阳,血、精、津、液位阴。阳主动,阴主静。阳具有推动、温煦作用,宜运行不息而不宜郁滞。阴具有滋养。濡润作用,宜秘藏,而不宜妄泄。

●降低血糖

鼓槌石斛能养阴清热润燥,自古以来就是治疗糖尿病的专用药。临床研究表明,鼓槌石斛不仅可以增强胰岛细胞活性,同时能显著降低血糖水平,使血糖恢复正常。

●强筋降脂

人进入中年以后,阴津开始衰弱,筋骨功能逐渐减退,鼓槌石斛能够滋养阴津、润滑关节,从而达到强筋健骨、琉璃关机、预防骨质疏松的效果。现代药理研究还表明:鼓槌石斛能提高应激能力,具有良好的抗疲劳、耐缺氧作用;可促进循环、扩张血管、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

●抗肿瘤

鼓槌石斛中联苄类和菲类物质(仅鼓槌石斛含有),有抗肺癌、卵巢腺癌和前髓细胞白血病的作用。能促进T细胞生长和淋巴细胞产生抑制因子,起到增强免疫的作用。

●治疗消化系统疾病

鼓槌石斛对肠管有兴奋作用,可使收缩幅度增加。药理实验表明,口服石斛粉能促进胃液分泌,帮助消化。对慢性萎缩性胃炎起到独特、满意的效果。

02

花茶

薄荷泡水喝,薄荷具有独特的疏泄肝火的作用,能够很好的消除脾气暴躁的症状。

金银花泡水喝,金银花自古被誉为清热解毒的良药,它不仅有清热解毒的作用,还能有效排除体内的毒素,促进细胞的新陈代谢,有很好的养肝护肝作用。

菊花泡水喝,菊花一直是清肝明目最好的花茶,菊花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是保护眼睛的重要物质,常饮用菊花茶能让人头脑清晰,双目明亮,对肝火旺引起的一系列症状都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03

菊花粥

秋季霜降前,将菊花采摘去蒂,烘干或蒸后晒干,或阴干,然后磨粉备用。先以粳米ml,加水如常法煮粥,待粥将成时,调入菊花末10—15g,稍煮一、二沸即可。

04

银耳莲子粥

冬季去除肝火的最佳选择,圆糯米60克、桂圆肉10克、去心莲子20克、红枣6克,莲子与圆糯米加毫升的水,小火煮40分钟,然后再加入桂圆肉、红枣再熬煮15分钟,加冰糖适量,即可食用,不仅能够有效去除肝火,还能够当做美容养颜的美食。

05

芹菜粥

新鲜芹菜60g(切碎),粳米g,放砂锅内,加水如常法煮粥,每日早晚温热服食。应现煮现吃,不宜久放。

06

按摩三阴交穴

三阴交穴位于腿部内踝尖直上3寸的位置,取穴时,取坐姿,屈膝使大小腿形成直角,在内踝尖上约4指宽的位置,按压有一骨头为胫骨,在胫骨后缘靠近骨边凹陷处就是该穴。

07

按摩足三里

足三里穴位置: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功效:疏肝益脾、清热化湿及镇静安神。

08

按摩太冲穴

通过按摩太冲穴可降肝火。太冲穴在脚背上,位于大足趾与第二个足趾之间缝隙向上,1.5厘米的凹陷处,是足厥阴肝经上穴位。在按摩此养生穴位前,先用热水泡脚约10分钟,然后用大拇指从下向上推揉3分钟。

09

日常保健

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调节好个人情绪,少吃甘热性食物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多喝水,每天保持适量运动。

致谢来源:云南中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pilaoxingguzhe.com/pzhl/6776.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