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郝定均、郑博隆、贺宝荣来源: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3(1)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组织微结构退化和骨量减少为特征的代谢性骨病,可致骨骼脆性增加和骨折发生率升高[1]。流行病学研究显示,美国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为18.6%[2],而我国为15.7%[3],5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发病率女性为20.7%,男性为14.4%[3]。到年我国为此每年花费约亿元[4]。随着人口老龄化进展,骨质疏松症及其相关的骨折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严重问题。
在骨质疏松症相关的骨折中,胸腰椎骨折几乎占所有骨质疏松性骨折的50%[5]。此类骨折在急性期主要表现为腰背痛,但由于此类骨折在多数情况下没有明显临床症状,医院就诊。尽管此类骨折自行愈合的可能性大,但仍有15%~35%的骨折可能导致后遗症,包括慢性疼痛、后凸畸形、神经功能障碍等[6],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大多情况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可以选择保守治疗,但目前较多研究提示急性期使用椎体强化可以明显提高对于保守治疗效果不好症状性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加速患者康复[7]。虽然国内外在骨质疏松症和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方面已经制定了不少相关指南和专家共识[7,8,9,10],但仍有些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探讨。为此,我们选择了急性症状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椎体强化术的治疗、陈旧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手术方案选择和椎体强化术后并发症的处理这3个方面,介绍各领域的研究进展,为从事相关工作和研究的学者提供参考。
一、急性症状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椎体强化术的治疗
自Galibert等[11]于年首先将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vertebroplasty,PVP)应用于C2椎体侵袭性血管瘤,30多年后的今天在全世界范围内已广泛应用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vertebral
转载请注明:http://www.pilaoxingguzhe.com/pzjc/81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