疲劳性骨折

运动是好事,但是千万别累骨头,一个小患者


中科白癜风公益活动 http://baidianfeng.39.net/a_zhiliao/170621/5476801.html

小付是H市一名初三学生,最近随着疫情的缓解,他终于可以不用憋在家里,可以去上学了。居家期间,条件所限,很难进行运动,他也是胖了一大圈。开学后,每天爬上爬下去教室上课,可是把他累坏了。要是背上书包,那就更加气喘吁吁了。小付心想,这样下去肯定是不行的。虽然中考体测已经取消,但是自己身体还是很重要的。所以,在父母的建议与自我的激励下,他决定好好参加体育运动。

在操场上连续跑了几天步,小付突然觉着下肢关节隐隐作痛,不是很舒服。他认为可能是运动太少的缘故,所以也没在意,又继续运动去了。

就这样,又过了几天,疼痛不止没有好转,反而加重了。小付不敢掉以轻心,跟医院一探究竟。

骨科医生给他做了磁共振,可见骨髓水肿,骨折缝隙,因而被诊断为:应力性骨折。

应力性骨折一旦出现,应当积极控制,否则会造成其他损伤,在明确诊断后,一般以保守治疗为主,不要负重,多休息,一般一个月左右也就能好了。严重的则需要石膏固定等,效果不错。所以,小付在医生的建议下,打了石膏,半个月后复查。

从小付的故事里,我们知道,应力性骨折一般发生在长期不运动,突然急剧增加运动量,容易使得骨头超负荷,导致骨折。家长们有时候想不明白,觉着没有磕磕碰碰,咋就骨折了呢?其实,应力性骨折,可以是累积的作用,长期的超负荷运动,导致损伤累积,最后到达临界点,一旦突破临界点,骨折就形成了。机制上主要涉及力学传导问题,这里就不深究了。

对于平常不运动,一运动起来就是大量运动,从而与身体承受不匹配,就容易导致应力性骨折。其实,成年人比孩童更容易应力性骨折。原因在于孩童喜欢蹦蹦跳跳,成人多喜欢窝在那里不动,一旦动起来,那就不得了了。近年情况特殊,因为疫情影响,想必很多孩童会碰到这种情况。所以一旦有相关情形的孩童,一定要及时就医,避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毕竟都在长身体呢。

那么,什么情况下应该警惕应力性骨折:

一、外力撞击后出现肢体疼痛肿胀,功能受限。

二、单足无法承受身体重量,或出现疼痛症状。

三、跑步成为疼痛诱因。

以上三种情况是比较常见的应力性骨折危险因素,一旦发现,请及时就医。

高强度运动是需要循序渐进的,一定要量力而行,对自己身体、体能、素质,一定要心里有数,做到逐步增加运动量,这样才是科学的、健康的。

一旦运动过程出现头痛、心慌、气促、胸闷、四肢疼痛等,一定停止运动,及时就医。

当然,充分的防护与准备是必不可少的。而且还有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那就是热身运动,这个相当有用。

其实,在运动中受伤,是有一个处理原则,叫RICE,它的宗旨是把损害降到最低。

R——制动

I——冷敷

C——加压包扎

E——抬高

最后,还是想说:运动是好事,但是千万别累骨头。




转载请注明:http://www.pilaoxingguzhe.com/pzjc/9925.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