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疲劳性骨折 > 疲劳骨折术后 > 国士无双91岁袁隆平逝世这件事才是老
当前位置: 疲劳性骨折 > 疲劳骨折术后 > 国士无双91岁袁隆平逝世这件事才是老
年5月22日13时07分,“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因多器官功能衰竭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
消息之突然,一时间令许多人难以接受:身子骨一向硬朗的袁隆平院士,为什么会突然住院、病重过世?
据时刻新闻消息,据袁隆平保健医生透露,今年3月10日,袁隆平在三亚杂交稻研究基地摔了一跤,引发身体不适。4月7日,转到长沙住院治疗。
今天重点给大家科普一下,老年人如何防跌倒,跌倒后该如何康复治疗。
摔一跤,引发人生最后一次骨折
在我国,跌倒是65岁以上老年人伤害死亡的首位原因。
在我国65岁以上老人中,平均每10人就有3~4人发生过跌倒。
摔倒最大的影响是引发骨折,主要部位为髋关节、脊椎骨、手腕部等处。
其中髋关节骨折最为严重,也被称为“人生最后一次骨折”,其死亡率高达20%~30%,且致残率高,42%患者不能恢复伤前活动力,35%不能独立行走。
人生最后一次骨折,它又被称为“老年人的临终骨折”,那它到底是什么呢?
髋部骨折易发位点
被骨科医生称为“人生最后一次骨折”的部位是髋部和髋部近端,老年人的这个部位一旦骨折,一年后的生存率只有50%左右。也就是说,髋部和髋部近端骨折一年后,约一半的老年人会永远离开我们。
这段时间,医院迎来一波摔伤患者潮,其中不乏“人生最后一次骨折”的患者。
骨科医生说,天气凉时,血管收缩,肌肉、关节变僵硬,人对外界突发意外的反应能力变差。另外,人们多戴帽子,帽子会阻挡视线,使人更容易绊倒摔伤。
骨折了,受伤的不仅仅是骨头
股骨愈合不了,人就得长期卧床,而长期卧床又会诱发各种问题。
传统观念认为,老年人年纪大了,尽量不做手术,最好保守治疗。但是,对于髋部骨折的老年人来说,并非如此。如果采取保守治疗,老年人需要长期卧床,不仅要面对众多要命的并发症,还要承担断骨可能无法愈合的风险。专家建议,老年人能手术的,千万别保守治疗。
医院专家表示,对于髋部骨折的患者,通过人工关节置换的方法,可以让他站起来,避免长期卧床带来的风险。随着手术方法和麻醉技术的提高,年龄已经不是骨科手术的绝对禁忌征。
髋部的骨头又叫股骨,分为股骨头、转子间和股骨颈,是人体最粗壮的骨头,主要支撑人体上半身的重量及提供下肢的活动度,我们平时跑跑跳跳全靠它。
中青年时,人的骨骼强壮坚硬,髋关节周围有强有力的肌肉作保护,这个地方不容易骨折,除非是遭受十分巨大的外部暴力。但是,人一旦上了年纪,骨头就不那么坚硬了,经不起一点风吹草动,很容易出现“人生最后一次骨折”。
老人跌倒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1.年龄:功能减退
研究显示,老年人的年龄越大,跌倒风险越高。衰老通常伴随着骨骼肌肉系统、心肺系统、视觉、听觉、本体感觉、协调、认知等功能的减退,导致一些常见的年龄相关性的疾病,比如关节炎、心血管疾病、视力下降等疾病,这些功能减退和疾病通常都是导致跌倒的原因。85岁以上老年人的跌倒发生率为65-74岁老年人的四倍。
2.性别:女性发生率高
一项国内的研究显示,女性跌倒发生率为20.1%,男为14.9%,女性跌倒发生率高于男性。
3.步态:协调能力下降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反应能力、肢体协调能力、肌肉力量、步行时的步长和抬脚的高度都有所下降,这些使他们在面对复杂路面或快要跌倒时肢体反应不及时,导致跌倒的风险增加。另外,一些神经系统疾病导致的步态异常,比如偏瘫、帕金森等,也可增加跌倒风险。
4.视力:辨别能力减弱
有些老年人除了视力下降,对距离和空间的辨别能力也减弱了,导致视觉输入信息的减少,对于过道上的障碍物分辨不清,再加上平衡的控制和躲避障碍的能力下降,从而导致了跌倒的发生。
5.认知:运动和感觉功能减退
运动和感觉系统的正常运作,需要的认知功能包括运动的计划、解决问题、注意力的分配和面对环境变化时的反应能力等。老年人的认知能力下降,导致了运动和感觉功能的减退,最终导致跌倒的发生。
6.药物
研究显示,抗精神类药物,非甾体抗炎药,心血管药物,抗癫痫药等会增加跌倒风险。
7.环境:照明、障碍物
环境安排是否合理对跌倒的影响非常大,过暗的光线,通行路上的障碍物都会增加跌倒风险,而如果又同时伴有老年人视力问题,跌倒风险会更高。日常用品易于取放,过道的充足照明是跌倒的保护因素。
除了家庭环境,鞋也是很重要的。拖鞋和跟高于2.5cm的鞋都会增加跌倒风险。
跌倒时有个“正确”姿势
万一跌倒,记住两个推荐动作:1.拉扶住身边的固定物;2.用手撑地,这是降低伤害的有效方法。
跌倒方式臀部着地用手撑地受伤部位髋部骨折、腰椎压缩性骨折手臂骨折造成后果需长期卧床,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无需卧床,康复训练也容易做用手撑地往往损伤的是腕关节,顶多导致尺骨远端或桡骨远端骨折,造成的伤害以及治疗护理的难度要小得多,基本不会发生致命并发症。
跌倒后怎样扶起来?
老人摔倒后,总的原则是:不要贸然起身,先评估受伤情况,只有在没受伤的情况下、感到自己有足够力量时,才应考虑站起来。
如果家人发现老人摔伤,尽量别挪动,以免加重伤势;拨打后,尽可能给老人提供温暖、舒适的环境,等待急救人员到来。具体操作:
首先评估受伤情况
保持镇静,几分钟内不要有任何动作,避免造成更多伤害。判断自己是否受伤,可缓慢移动手脚、手臂和腿,感受是否疼痛,活动是否受限。
如果没有受伤:缓慢爬起
从头部开始转动,自上而下,觉得累就休息一会,直到转为爬行姿势(图1);
手部缓慢发力,用膝盖撑地,爬向一个坚固的椅子或家具(图2);
不要着急,感觉累就休息一下;把手放在椅子上,一次一只手(图3);
用椅子支撑自己,小腿抬起垂直于地面,脚平放在地上,另一条腿保持跪姿(图4);
双臂和双腿发力,慢慢起身站立,转身(图5);
坐在椅子上,在做其他事之前,先坐下来喘几分钟气(图6)。
李开来提醒,摔倒后整个起身自救的过程,就像出生后从卧到翻身、爬行、坐起、站立的过程,似生命的初始,只是整个过程要慢一点。
如果受伤了:冷静求助
保持冷静,休息片刻,找出身体受伤部位;使用紧急医疗警报设备,或给或家人打电话求助。
如果附近有枕头,把它放在头下,如果附近有毯子或衣服,在等待帮助时用它们保暖。
如果附近没有医疗警报设备或电话,就大声呼救,如果不能大喊大叫,就抓住附近的东西,敲打地板或附近家具,以产生声响引起注意。
4点预防跌倒
1.改造环境
老年人跌倒大多发生在室内。室内作为老年人活动的主要场所,室内环境的安全性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可以通过以下4点降低跌倒风险:
①过道充足照明,清除过道中的障碍物,移走不稳定的家具,将常用物品放在易于取放的位置等都是改善室内环境的要点;
②厕所作为跌倒的高发地,可以安装扶手,放置大面积的防滑垫(小的防滑垫容易绊倒)来降低跌倒的风险,如果老人的平衡功能不好,建议洗澡的时候使用淋浴椅或浴缸,而避免站立淋浴;
③家里还可以安装报警或呼救装置,以便老人发生跌倒时,家人可以及时发现;
④穿鞋方面,建议老人避免穿不跟脚的拖鞋,以防跌倒。
2.营养膳食
营养的缺失会导致肌肉力量减弱,同时年龄增长带来的骨质疏松,会使跌倒的风险和后果增加,建议平衡营养膳食的同时,注意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
3.适量运动
跌倒听上去是个小意外,但是对于老年人来说就可能意味着骨折、活动受限,最终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适量的运动锻炼不仅改善心肺功能,还可以增加肌肉力量,从而避免跌倒的发生。
锻炼的量要适宜,过少的运动无法起到保护的作用,而过量的运动反而会造成疲劳,起到相反的作用。推荐的运动包括太极拳,走路等锻炼方式,如果老人感觉走路都很疲劳,可以使用拐杖,助行器等辅助器具。
4.用药后需观察
如果老年人正在服用会增加跌倒风险的药物,建议留意在日常生活中感到眩晕,困倦的时候,注意休息。如果眩晕发生频繁,医院询问是否可以调整药物。
医养结合、康复训练
老年人由于生理上的老化,身体机能衰退,应变能力降低,修复能力下降,急慢性损伤及后遗症也随之增多,而因骨折引起的身体残障,也会对许多老年骨折病人心理情绪产生重大影响,甚至失去了对生活的热情和信心。因此,做好康复护理对老年患者尤为重要。
1、良好舒适的环境
良好舒适的环境,决定病人的心理状态,同时也关系到疾病的治疗效果与转归情况,因此为康复患者提供整洁、安静、舒适的环境,尤为重要。对于在康复中的老年人,要尽力消除病房噪音以及各种恶性刺激,同时光线、室温都要适宜,以利更好的康复。
望济堂医养结合康复医疗中心
2、健康的心理状态。
人的心理状态对疾病会产生密切的影响,不同的心理对于疾病的预后和康复效果也各有所异。老年人的心理状态与不同成年人,如果配合训练的意愿很低,则会直接影响康复效果。护理人员和家人要积极应对老年人的不同需求,使老年人处于健康的心理状态,能主动配合康复期的护理治疗工作,从而以心理康复来促进人体机能康复。
望济堂专业的养老护理团队
3、科学合理的饮食
科学合理的饮食对与老年人而言是非常重要的,老年人消化机能减弱,活动量少,因此饮食需要多样化,易于消化吸收、少食多餐、富含高钙的食物,多补充水果蔬菜,以利大便通畅,合理健康的饮食有利于疾病治疗与康复。
4、预防各种并发症。
01
预防呼吸道并发症
长期卧床的老年人呼吸功能相对减弱,易发生肺部感染。因此尽量要求患者不吸烟,鼓励病人做深呼吸,进行增加肺活量的相关训练。协助患者翻身,拍背排痰,痰液粘稠者可行雾化吸入,以稀释痰液。
02
警惕心、脑血管疾病
由于老年人自身特点,其循环系统已经发生明显衰退,容易出现心脑血管硬化、心肌收缩相对减弱等,而创伤疼痛的刺激、精神紧张等因素也会出现并发症,因此老年患者一入院应立即引起重视,严密观察病人的血压、脉搏、神志等体征变化,发现问题要做到及时处理。
03
预防褥疮
在临床中比较容易发生褥疮的情况见于长期卧床,需牵引或截瘫病人,主要是因为其老年人全身血液循环差,皮肤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褥疮容易发生的部位一般是骶尾部、后枕部、踝关节、足跟部各骨突处。
此类患者入医院治疗,我们会立即给予气垫床、骨突处可垫海棉圈或骶尾部加防褥疮垫。对于不能自行翻身的患者,每隔2小时协助患者翻身,同时为促进血液循环,用50%红花酒精按摩受压部位,护理上要求一定要尽职尽责,每班检查交班时做到人人重视,预防褥疮的发生。
04
预防深静脉血栓
对于手术后的老年患者,尤其股骨颈、膝关节置换手术等骨科大手术呈现显著的上升趋势,骨科手术后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的概率较高,且严重时会导致肺动脉性栓塞而死亡,危害极其严重。因此,对骨科中静脉血栓栓塞进行早期的预防并给予及时的治疗,能显著降低骨科手术中静脉血栓栓塞的发生率,对提高患者生活治疗和减少病死率有着重要的意义。
05
预防泌尿感染
高龄患者会因为肾血流量减少、肾血管硬化而出现肾功能减退的表现,另外患者还会出现膀胱粘膜出现老化萎缩,患者因为前列腺肥大的原因会出现尿潴留的表现,长期卧床会导致患者发生泌尿系的感染,所以患者应该多饮用水,及时排尿,如确实无法排出要进行导尿。
5、患者应该进行有效的功能锻炼。
骨折患者都需要进行功能的锻炼,骨折复位良好如不进行功能锻炼的话,患者恢复情况也不会很好,所以应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功能锻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的方法要正确,并要由少到多、由轻到重、循序渐进地进行。没有进行固定的部位,都应该在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并要避免患者出现关节的僵硬或者是肌肉的萎缩情况发生,还要促进患者的血液循环情况。
望济堂医养结合康复医疗中心是以病人为中心,以改善功能障碍为目标,发挥病人的主动性,在治疗疾病的同时,主动参与各种功能训练,来提高或改善病人的功能水平,为日后的进一步治疗打下良好的基础。
而老年骨折病人的康复护理目标在于,维持关节运动范围、加强肌肉力量和恢复协调能力。老年骨折病人因生理老化的影响,在学习能力、体力上、肌肉力量上比较差,因此望济堂医养结合康复医疗中心,会根据病人的病情和配合程度,设定近期和远期的康复护理目标,制定阶段性切实可行的康复训练措施,使老年骨科病人能够感觉到方法简单易学,操作方便,有意愿进一步掌握自我康复护理方法,并通过康复护理促进肢体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
请把这篇文章转给所有人看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pilaoxingguzhe.com/pzsh/80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