疲劳性骨折

杂花生树袁老从跌倒到去世仅2个多月,为什


白癜风禁忌什么食物 http://baidianfeng.39.net/a_wh/130802/4230913.html

袁隆平院士去世的消息之突然,一时间令许多人难以接受:身子骨一向硬朗的袁老,为什么会突然住院、病重过世?

袁老弟弟的一段话传递给我们太多信息,深深的触碰到我。

他说:“老年人害怕摔跤,受到损伤之后用药起了反作用,对身体伤害比较大”。

跌倒、用药后的反作用,今天重点给大家科普一下。

01

摔一跤,引发人生最后一次骨折

在我国,跌倒是65岁以上老年人伤害死亡的首位原因。

在我国65岁以上老人中,平均每10人就有3~4人发生过跌倒。

摔倒最大的影响是引发骨折,主要部位为髋关节、脊椎骨、手腕部等处。

其中髋关节骨折最为严重,也被称为“人生最后一次骨折”,其死亡率高达20%~30%,且致残率高,42%患者不能恢复伤前活动力,35%不能独立行走。

人生最后一次骨折,它又被称为“老年人的临终骨折”,那它到底是什么呢?

髋部骨折易发位点

被骨科医生称为“人生最后一次骨折”的部位是髋部和髋部近端,老年人的这个部位一旦骨折,一年后的生存率只有50%左右。也就是说,髋部和髋部近端骨折一年后,约一半的老年人会永远离开我们。

这段时间,医院迎来一波摔伤患者潮,其中不乏“人生最后一次骨折”的患者。

骨科医生说,天气凉时,血管收缩,肌肉、关节变僵硬,人对外界突发意外的反应能力变差。另外,人们多戴帽子,帽子会阻挡视线,使人更容易绊倒摔伤。

骨折了,受伤的不仅仅是骨头。

股骨愈合不了,人就得长期卧床,而长期卧床又会诱发以下几个问题。

传统观念认为,老年人年纪大了,尽量不做手术,最好保守治疗。但是,对于髋部骨折的老年人来说,并非如此。如果采取保守治疗,老年人需要长期卧床,不仅要面对众多要命的并发症,还要承担断骨可能无法愈合的风险。专家建议,老年人能手术的,千万别保守治疗。

骨科医生说,对于髋部骨折的患者,通过人工关节置换的方法,可以让他站起来,避免长期卧床带来的风险。随着手术方法和麻醉技术的提高,年龄已经不是骨科手术的绝对禁忌征。

髋部的骨头又叫股骨,分为股骨头、转子间和股骨颈,是人体最粗壮的骨头,主要支撑人体上半身的重量及提供下肢的活动度,我们平时跑跑跳跳全靠它。

中青年时,人的骨骼强壮坚硬,髋关节周围有强有力的肌肉作保护,这个地方不容易骨折,除非是遭受十分巨大的外部暴力。但是,人一旦上了年纪,骨头就不那么坚硬了,经不起一点风吹草动,很容易出现“人生最后一次骨折”。

02

老人跌倒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1.年龄:功能减退

研究显示,老年人的年龄越大,跌倒风险越高。衰老通常伴随着骨骼肌肉系统、心肺系统、视觉、听觉、本体感觉、协调、认知等功能的减退,导致一些常见的年龄相关性的疾病,比如关节炎、心血管疾病、视力下降等疾病,这些功能减退和疾病通常都是导致跌倒的原因。85岁以上老年人的跌倒发生率为65-74岁老年人的四倍。

2.性别:女性发生率高

一项国内的研究显示,女性跌倒发生率为20.1%,男为14.9%,女性跌倒发生率高于男性。

3.步态:协调能力下降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反应能力、肢体协调能力、肌肉力量、步行时的步长和抬脚的高度都有所下降,这些使他们在面对复杂路面或快要跌倒时肢体反应不及时,导致跌倒的风险增加。另外,一些神经系统疾病导致的步态异常,比如偏瘫、帕金森等,也可增加跌倒风险。

4.视力:辨别能力减弱

有些老年人除了视力下降,对距离和空间的辨别能力也减弱了,导致视觉输入信息的减少,对于过道上的障碍物分辨不清,再加上平衡的控制和躲避障碍的能力下降,从而导致了跌倒的发生。

5.认知:运动和感觉功能减退

运动和感觉系统的正常运作,需要的认知功能包括运动的计划、解决问题、注意力的分配和面对环境变化时的反应能力等。老年人的认知能力下降,导致了运动和感觉功能的减退,最终导致跌倒的发生。

6.药物

研究显示,抗精神类药物,非甾体抗炎药,心血管药物,抗癫痫药等会增加跌倒风险。

7.环境:照明、障碍物

环境安排是否合理对跌倒的影响非常大,过暗的光线,通行路上的障碍物都会增加跌倒风险,而如果又同时伴有老年人视力问题,跌倒风险会更高。日常用品易于取放,过道的充足照明是跌倒的保护因素。

除了家庭环境,鞋也是很重要的。拖鞋和跟高于2.5cm的鞋都会增加跌倒风险。

03

跌倒时有个“正确”姿势

万一跌倒,记住两个推荐动作:

1.拉扶住身边的固定物;2.用手撑地,这是降低伤害的有效方法。

跌倒方式臀部着地用手撑地受伤部位髋部骨折、腰椎压缩性骨折手臂骨折造成后果需长期卧床,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无需卧床,康复训练也容易做

用手撑地往往损伤的是腕关节,顶多导致尺骨远端或桡骨远端骨折,造成的伤害以及治疗护理的难度要小得多,基本不会发生致命并发症。

04

跌倒后怎样扶起来?

老人摔倒后,总的原则是:不要贸然起身,先评估受伤情况,只有在没受伤的情况下、感到自己有足够力量时,才应考虑站起来。

如果家人发现老人摔伤,尽量别挪动,以免加重伤势;拨打后,尽可能给老人提供温暖、舒适的环境,等待急救人员到来。具体操作:

首先评估受伤情况:保持镇静,几分钟内不要有任何动作,避免造成更多伤害。判断自己是否受伤,可缓慢移动手脚、手臂和腿,感受是否疼痛,活动是否受限。

如果没有受伤:缓慢爬起。从头部开始转动,自上而下,觉得累就休息一会,直到转为爬行姿势(图1);

手部缓慢发力,用膝盖撑地,爬向一个坚固的椅子或家具(图2);

不要着急,感觉累就休息一下;把手放在椅子上,一次一只手(图3);

用椅子支撑自己,小腿抬起垂直于地面,脚平放在地上,另一条腿保持跪姿(图4);

双臂和双腿发力,慢慢起身站立,转身(图5);

坐在椅子上,在做其他事之前,先坐下来喘几分钟气(图6)。

李开来提醒,摔倒后整个起身自救的过程,就像出生后从卧到翻身、爬行、坐起、站立的过程,似生命的初始,只是整个过程要慢一点。

如果受伤了:冷静求助。保持冷静,休息片刻,找出身体受伤部位;使用紧急医疗警报设备,或给或家人打电话求助。

如果附近有枕头,把它放在头下,如果附近有毯子或衣服,在等待帮助时用它们保暖。

如果附近没有医疗警报设备或电话,就大声呼救,如果不能大喊大叫,就抓住附近的东西,敲打地板或附近家具,以产生声响引起注意。

05

4点预防跌倒

1.改造环境

老年人跌倒大多发生在室内。室内作为老年人活动的主要场所,室内环境的安全性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可以通过以下4点降低跌倒风险:

①过道充足照明,清除过道中的障碍物,移走不稳定的家具,将常用物品放在易于取放的位置等都是改善室内环境的要点;

②厕所作为跌倒的高发地,可以安装扶手,放置大面积的防滑垫(小的防滑垫容易绊倒)来降低跌倒的风险,如果老人的平衡功能不好,建议洗澡的时候使用淋浴椅或浴缸,而避免站立淋浴;

③家里还可以安装报警或呼救装置,以便老人发生跌倒时,家人可以及时发现;

④穿鞋方面,建议老人避免穿不跟脚的拖鞋,以防跌倒。

2.营养膳食

营养的缺失会导致肌肉力量减弱,同时年龄增长带来的骨质疏松,会使跌倒的风险和后果增加,建议平衡营养膳食的同时,注意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

3.适量运动

跌倒听上去是个小意外,但是对于老年人来说就可能意味着骨折、活动受限,最终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适量的运动锻炼不仅改善心肺功能,还可以增加肌肉力量,从而避免跌倒的发生。

锻炼的量要适宜,过少的运动无法起到保护的作用,而过量的运动反而会造成疲劳,起到相反的作用。推荐的运动包括太极拳,走路等锻炼方式,如果老人感觉走路都很疲劳,可以使用拐杖,助行器等辅助器具。

4.用药后需观察

如果老年人正在服用会增加跌倒风险的药物,建议留意在日常生活中感到眩晕,困倦的时候,注意休息。如果眩晕发生频繁,医院询问是否可以调整药物。

马未都《平安书》

呼吁社会


转载请注明:http://www.pilaoxingguzhe.com/pzsh/9192.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