疲劳性骨折

西南科普走路都能走骨折专家说,有一种


小张是一名驴友,平时酷爱徒步旅行。在一次长时间徒步旅行中,小张觉得右前足疼痛不适,以为只是路走多了。休息一段时间后,疼痛感减轻,小张便再次踏上了徒步旅行。结果没走多久,右前足疼痛加重,并出现肿胀的情况,前足屈伸活动明显受限。

医院检查,发现原来是右足第二跖骨骨折了。

或许,有小伙伴和小张一样疑惑,只是单纯的走路,怎么就骨折了呢?

什么是应力性骨折?

应力性骨折又叫做疲劳性骨折,往往是因反复、过度使用导致骨骼微损伤的累积效应,重复的异常应力所致的微损伤积累到一定程度,导致应力性骨折。

好发人群及部位?

应力性骨折好发于运动员、新兵,如篮球、足球、田径、体操运动员及芭蕾舞演员。应力性骨折发生部位常见于身体承重部位,如小腿胫腓骨和足部(跟骨、足舟骨、跖骨)。

新兵入伍后的训练期间,下肢应力性骨折的累计发生率可高达20%左右。足部最常见的应力性骨折为跖骨(约占所有应力性损伤的20%)。

应力性骨折的严重程度

该如何评估?

为了便于理解、记忆,通常用0-4级来评估:0级最轻,4级最重。0级(正常):X片检查无任何异常改变,但骨扫描可见细小的骨质线性吸收,磁共振检查提示骨水肿及骨膜反应;此级疲劳性骨损伤无任何临床症状。1级(轻度应力反应):表现为皮质骨的重建,患者可出现运动后局部疼痛,无压痛,X片检查无异常,但骨扫描及磁共振检查为阳性;2级(中度应力反应):皮质骨吸收稍强于骨膜反应,可出现疼痛和压痛,X片检查骨外形完整,可见模糊的征象,骨扫描阳性;3级(严重应力反应):骨膜反应及皮质骨吸收范围均扩大,疼痛持续存在,休息时也出现疼痛不是,X光片可见皮质骨增厚;4级(应力性骨折):骨活检可见有骨坏死、骨小梁微骨折及肉芽组织形成,由于疼痛,负重几乎不可能,X光片可见骨折及早期骨痂形成。

应力性骨折能够完全愈合吗?

应力性骨折是否能够愈合,取决于应力性骨折发生的部位、治疗是否得当。

在张力侧的骨质或者低血供区域发生的应力性骨折,骨不连的风险高;发生在血供丰富区域,骨折线与受力方向一致的、无移位的应力性骨折,往往骨不连的发生率较低。

应力性骨折发生后的早期干预治疗,对预后有明显的影响,根据应力性骨折的分期,采取恰当的、个性化治疗措施,往往预后都比较好。

足部常见的应力性骨折表现

01

跖骨应力性骨折

也称“行军足”,在运动员中的发生率约为9%。骨折经常发生于跖骨颈部或者干部远端,常发生于第二、三跖骨。是一种特殊的跖骨应力性骨折,如芭蕾舞演员经常跳舞引起的第二跖骨基底部骨折就属于舞者骨折。症状和体征:骨折局部疼痛、肿胀,对应位置压痛明显。舞者骨折在足部极度跖屈负重时疼痛最为显著。影像学表现:X检查可以发现典型的骨膜反应,但是早期不一定有阳性表现。MRI检查较为敏感,可以显示出骨折局部骨膜和骨髓水肿信号,有时还可以显示出清晰的骨折线。

02

跟骨应力性骨折

症状和体征:跟骨应力性骨折表现为足跟痛。同时挤压跟骨两侧可诱发疼痛症状。借助这种特殊症状可以和跟后滑囊炎、跟腱炎、跖侧神经卡压症、距下关节炎相鉴别。影像学表现:X线可以显示在后跟结节和跟骨后方关节面之间,存在与骨小梁走行垂直的骨组织重构。MRI可以在相应区域显示局部骨髓水肿,甚至可以发现骨折线。

03

足舟骨应力性骨折

篮球运动员常发生舟骨应力性骨折。应力性骨折部位多位于舟骨的中1/3区域,骨折线呈矢状位或者斜矢状位走行。症状和体征:发病早期,患者中足局部存在模糊性疼痛,与运动量和强度相关。舟骨背侧近距舟关节处压痛明显。胫后肌腱存在张力异常感或者肌腱炎时,还可能会导致误诊。影像学表现:X线也用于诊断舟骨应力性骨折,但因X片检查的局限性,经常漏诊。CT扫描或MRI检查敏感性较高。CT检查可以发现早期的骨折线,同时对于评估骨折愈合情况也有帮助。

应力性骨折该如何治疗?

绝大多数应力性骨折都可以通过改进运动方式或者停止运动,辅助其他保守治疗获得较好的效果。

保守治疗的方法包括休息、体外冲击波治疗、下肢支具或者足踝矫形器固定等。骨不连低风险型应力性骨折的治疗原则是患肢负重后缓慢增加负荷,在无痛的前提下逐渐恢复运动;骨不连高风险型应力性骨折,如距骨或者足舟骨的骨折,经常需要手术治疗。供稿:运动医学中心作者:翟红霞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侵权删除

编辑:文玉洁

校对:李娟

审稿:黄小桐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pilaoxingguzhe.com/pzyy/7903.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