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中科医院好不好 http://pf.39.net/bdfyy/bdfal/161211/5112777.html骨质疏松症在老年人群中较为常见,部分人可出现椎体压缩骨折,主要临床表现为后背部疼痛、后凸畸形、严重者可出现神经功能障碍。治疗上包括保守治疗,如平卧休息、佩戴支具等,以及手术治疗。目前主要的手术方式为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球囊辅助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有时患者存在多个节段椎体压缩骨折,可能需要进行多节段PVP或PKP,而这会不会增加“三明治”椎体(即上下两端进行了PVP或PKP,中间椎体正常未接受手术干预,见下图1)骨折风险,尚不清楚。针对此问题,有学者进行了大样本分析,相关结果发表在神经外科权威杂志Neurosurgery上。
研究设计
本研究回顾性收集年1月-年12月期间因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而接受PVP或PKP手术治疗的所有患者相关信息,筛选出符合三明治椎体的患者。记录患者的人口统计学信息、术前和术后疼痛评分、三明治椎体部位、骨密度、术前术后脊柱后凸角、手术方式、手术入路(单侧/双侧)、骨水泥量以及是否出现骨水泥渗漏。随访节点为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18个月以及24个月。三明治椎体骨折定义为:患者出现新发疼痛,且侧位片提示椎体高度较术前降低或者MRI提示椎体出现骨折(骨折表现为骨髓水肿伴或不伴骨折裂隙)。资料采集流程图如下。
图2.流程图
研究结果
初步筛选出例患者。其中例患者存在三明治椎体,平均年龄77.8±7.7岁。基线特征见表例接受了PVP,66例接受了PKP;平均随访时间为33.6个月。三明治椎体分布见下图3。三明治椎体骨折组和非骨折组基线特征比较见表2,两组基线特征仅性别存在差异,骨折组男性比例较高。
表1.基线特征
表2.三明治椎体骨折组和非骨折组基线特征对比
最终27例(21.3%)发生了三明治椎体压缩骨折,55.5%发生在术后1年,90%发生在术后2年。17例(63.0%)接受了手术治疗。与无三明治椎体组对比(例,例(16.4%)发生临近椎体骨折),存在三明治椎体的患者发生三明治椎体骨折的风险无统计学差异(p=0.)。生存曲线结果见图3.
图4.三明治椎体组和无三明治椎体组骨折风险对比
研究结论
三明治椎体骨折发生率为21.3%,55.5%发生在术后1年,90%发生在术后2年。17例(63.0%)接受了手术治疗。三明治椎体骨折风险并不显著高于上下端临近椎体。男性是三明治椎体骨折的相关危险因素。
译者注
三明治椎体常被认为较上下端临近椎体存在相对高的骨折风险。该研究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无统计学差异。但纵观整个研究,例患者,术后其他椎体骨折30.1%(包括三明治椎体和临近上下端椎体),如此高的发生率,可能是单纯手术治疗所无法解决的,抗骨质疏松治疗应该是作为基础治疗贯穿整个疾病的治疗周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pilaoxingguzhe.com/pzyy/93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