疲劳性骨折

35岁艺人高以翔突发心源性猝死,高强度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高以翔剧照11月27日上午,微博几次宕机。年仅35岁的台湾地区艺人高以翔因录制《追我吧》,突遇不幸,抢救无效,遗憾离世。有现场网友称,高以翔曾心跳停止3分钟,经过十多分钟的心肺复苏抢救后,医院进一步救治。中午12时许,高以翔经纪公司杰星传播有限公司以及《追我吧》节目组分别发布声明,证实高以翔离世。医院最终宣布高以翔为“心源性猝死”。有网友称,《追我吧》节目运动强度很大,梅花桩、飞檐走壁、徒手爬高楼,还是深夜录制,对参演嘉宾的体力消耗很大。有综艺节目导演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透露,参加竞技综艺录制的艺人加上化妆时间,通常都会连续工作十多个小时。“拖时间”已成为国内综艺节目录制的常态操作,甚至有录制连续工作48小时的情况。艺人录制节目长达十几个小时已成行业普遍现象每日经济新闻()曾参加过喜剧类、选秀类、脱口秀类等多档综艺节目的现场录制,不计算出发和返程的时间,仅从录制开始到录制结束,总时长约4~6个小时。而这些节目的录制地通常都在较为偏远的大场馆,倘若算上往返的时间就更长了,所以单纯参加一期节目的录制,就会让人精疲力尽,更何况需要更早前往录制地化妆准备的艺人,他们的准备和工作时间被无限制地拉的更长。“一般节目拍摄,艺人都会规定时长是八个小时工作不含妆发时间,加上妆发其实十几个小时。”国内一位资深综艺界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直言,“竞技综艺更辛苦。前期导演要做沙盘推演。你有多少条路抵达终点导演就要推演不同路径可能出现的情况,如设计备案、机位拍摄方法等。”图片来源:新浪微博

追我吧的确,竞技类综艺的高强度和高危险性从来就存在,艺人参加节目意外受伤的事情也并非少数。年,王宝强在录制《真正男子汉》时,曾造成右腿腓骨骨折。据报道,当时,王宝强自称受伤部位“放了钢板,打了八个钉子”,还表示是拍摄过程中受伤最严重的一次。今年3月,演员、歌手张杰在录制一档综艺节目时,在“玻璃管吹乒乓球”环节,因缺氧晕倒受伤。事后,节目组总导演出面道歉并解释,事发时仍有其他艺人等待补录,且天色已晚。录制强度可见一斑。对此,上述综艺资深人士告诉记者,“户外跑男这类节目对艺人的体力要求很高,因为不能像棚内综艺坐着只是说话。而综艺效果得靠身体、体力,节目戏剧效果往往也是在体力不支情况下出来的。”高以翔离世,是否会导致《追我吧》节目受影响?“我觉得这个节目后续录制有可能会暂停,但是不会被停播。可能会被有关方面要求整改工作流程和方式。”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分析表示。录综艺节目为什么非得熬夜?高昂的艺人费用,倒逼节目“赶时间”有观点认为,对于《追我吧》这样的室外明星运动类节目而言,夜间拍摄,应该也有自己的苦衷。因为场地广阔,不免涉及到了某些城市街道。而明星参与,又容易造成粉丝堵塞交通。所以,选择夜间录制,也是“两害取其轻”。换一个角度来看,这些年,慢综艺、观察类综艺、科技综艺等五花八门的节目,让人眼花缭乱。仅从网络综艺来看,据广电总局监管中心统计数据,年我国共上线部网综,节目数量较年同比增长95%。可见,整体综艺节目的数量呈现井喷式发展。庞大的数量,让综艺市场成为品牌的“兵家必争之地”。《年上半年中国综艺节目广告营销白皮书》显示,仅年上半年,中国综艺节目广告市场规模接近亿元,同比增长16.12%;节目植入品牌数量达个,同比增长15.19%。资料图,图文无关(来源:摄图网)综艺展现出的强大吸金力,也加剧了行业竞争。“不瞒你说,我已经连续十四个通宵,这半个月每天都是早上四五点回家。”国内一位知名综艺导演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坦言道,一个节目改十次八次是少数,大部分是几十次甚至上百次修改。高强度的拍摄、拍摄前后的各方协调,让综艺节目各个环节上的人员都上紧了发条。“客户要提意见,平台也要提意见。不仅如此,平台里又分不同部门:广告、运营、制片人再加上部门主任一审二审三审。每个流程都会对节目提出自己的意见。”上述导演说,目前客户权利被放大是节目录制的一大问题,“很多赞助商,除了要求权益呈现,还会对节目内容提不专业的或者非分的修改要求。”对此,上述导演举例称:他曾执导的一个节目,赞助商是一个果汁。“按照脚本艺人只要提到并且喝就可以了,结果那天客户来现场看录制,一定要艺人补拍一段内容并且是要求艺人说解油解腻请喝什么果汁。艺人当场怒了,说解油解腻我为什么不喝普洱茶要喝果汁,为了这个,客户、销售和平台监制现场当着艺人吵架,然后各自汇报老板。录制只能暂停拖延两个多小时所有一百多人耗着等待结果。”除了来自客户和内部协调的压力外,节目组请艺人出镜的高昂费用,也成为综艺录制需要“更快一点”的原因。“艺人制作设备成本很多是按天来计算。高昂的艺人费用让导演组从节约经费的角度会选择本来两天的内容最好一天加班录完。”上述导演无奈表示,所以熬夜成了这个行业非常普遍的问题。猝死,其实“说近不近,说远不远”即便把综艺节目的运动强度和录制时间抛开不谈,猝死,本来就是身体里的一颗定时炸弹。当你在办公室没日没夜地赶项目时,身体亮出红灯;当你在手术台上竭尽所能挽救别人的生命时,自己的生命却在走向终点;当你告诉学生要好好爱惜生命时,自己却在台灯下批改作业到深夜……生死一瞬间,猝死,就在这些看似再平常不过的瞬间发生。资料图,图文无关(来源:摄图网)一周前(11月20日下午),新华社国际部专稿中心主任、高级编辑徐勇在位于北京的办公室中,因突发大面积心梗去世,享年56岁。一篇悼念徐勇的文章写道:“11月20日下午,在心梗胸痛症状明显的情况下,你还在改稿子。14时34分46秒,你提交了用生命改的最后一条稿子。半小时后,15时05分,你发


转载请注明:http://www.pilaoxingguzhe.com/pzzd/10188.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