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疲劳性骨折 > 疲劳骨折诊断 > 传承军人家风,涵养国防情怀
当前位置: 疲劳性骨折 > 疲劳骨折诊断 > 传承军人家风,涵养国防情怀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表彰大会上指出:“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特别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抓好家风,做家风建设的表率。
众所周知,家风是一种经过历史积累而形成的精神尺度,是文化传承的基因。一个家庭的家风,决定了一家人的做事态度和处世准则。良好家风融入爱国价值观,子孙后辈就能耳濡目染培育出忠于国家的思想基因,国防建设就有了坚实基础,人民军队培养高素质新型军队人才就有了源头活水。
民族英雄林则徐在中华民族面临危难的紧要关头挺身而出,坚决实行禁烟,抵抗外国武装侵略,其爱国情怀贯穿一生。他在《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一诗中写道:“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成为后人重要家训之一。在林则徐影响下,其曾孙林轼垣面临南京伪政权的诱惑义正辞严拒绝:“林文忠公的子孙不当汉奸。”其五世孙林默卿(后更名为凌青)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为新中国外交事业作出自己的贡献。时至今日,其六世嫡孙女中国戏曲学院教授林岷,除了完成教学任务,还积极投身社会活动。精神财富的滋养,让一个家庭的子孙后辈们受用终生。
“革命家庭,赤子家风”。在我军历史上,不少老一辈革命军人以身作则,以过硬的党性觉悟涵养了良好家风。开国元帅朱德同志以身作则,树起了“忠诚、厚道、勤奋、努力”的家风,堪称党内干部家风建设的楷模。贺龙元帅告诫子女:要自己挣钱,父母有是父母的,丈夫有也不如自己有,花起钱来总还隔着一层皮。要自强自立的教子箴言牢牢记在子女们的心上,贺捷生说,这些话自己受用了一辈子。
历史一再证明,军人的家庭同样是社会的细胞,在传承家风上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军人家风传承更多的是忠诚勇敢、崇德向善、仁爱孝廉、节俭朴素等品质,闪烁着党性的光辉和炽烈的战士品格。可以说,军人家风连着部队战斗力,正是良好的家风培育出一代代矢志报国的军队人才,涵养出优秀的道德品质。
开国少将龙开富曾在毛主席身边做了18年警卫员,无论毛主席处于何种境地,无论遇到多少困难危险,他都毫不犹豫坚定不移地跟着走。龙开富的儿子龙康明军校毕业后,主动申请到离家很远的原第二炮兵某基地工作,直到身患肝癌倒在工作岗位上。孙子龙钢,面对国防和军队改革,在正团7年又是后备干部的情况下毅然选择自主择业。
从这祖孙三代的忠诚之歌中,可以看出一个军人家庭特有的责任与担当。无论是战争时期的坚守,还是病倒在科研一线的奋战,抑或是面对改革服从大局的境界,都让我们看到了军人家风对一个家庭、对军人群体潜移默化的影响力和作用力。
军人家风要如何传承助力国防建设?对家风的追问,唤起了人们对一个家庭精神传统的思考,对一个国家价值追求的审视。以家风为抓手,将爱国品德价值教育融入献身使命、执戈卫国的军人家风传承中,树立起“民族兴亡、我之责任”的家国情怀和行动自觉,真正实现由言到行的转变,从细微之处润泽社会上热爱国防、投身国防事业的新生力量。
一位“编外军人”的国防情结有多深——维吾尔族村干部木合买·买买提力积极传播参军报国思想
“听了木合买·买买提力大叔支持国防事业的故事,我也要从军做一名优秀的军人!”7月2日,得知高考成绩过了一本录取分数线的维吾尔族女青年麦哈巴·阿不都,慕名来到新疆吉木萨尔县三台镇八家地村参观木合买·买买提力的家风家训馆,并咨询报考军校事宜。
今年55岁的木合买·买买提力,是八家地村村委会主任、中共党员。30多年前,一心想要参军卫国的他阴差阳错未能如愿;30多年来,他一直向身边的人传递从军报国的思想火种。熟悉他的人都说,木合买大叔就是我们身边的“征兵宣传大使”。
从军是此生最大梦想木合买·买买提力出生在八家地村一个普通的维吾尔族农民家庭,谈起参军入伍的话题,他有道不完的回忆。
6岁那年,一场罕见的融雪性水灾席卷村庄,是“解放军叔叔”及时赶到将他从翻卷的山洪中救起;10岁那年,一场冰雹将庄稼全部砸倒在地,是驻军部队官兵帮助乡亲们重新种上农作物;11岁那年,一场提前降临的大雪将家里种的40多亩棉花覆盖,又是解放军从雪地里帮他们抢收回棉花;12岁那年,“干打垒”的教室因一场突发地震发生坍塌,还是解放军官兵把他和同学们从废墟里背了出来……
“党的恩情像坎儿井的水一样饮不完,亲人解放军做的好事就像葡萄一样一拎一大串儿,知党恩报党情,成为解放军就是最好的报答。”当兵的梦想就这样在年幼的木合买·买买提力心里扎下了根。
年,木合买·买买提力在新疆喀什山区打工时,收到父亲让他回去报名参军的信。担心赶不上征兵报名,他来不及领取当月的工钱,连行李也顾不上收拾就往家赶。可紧赶慢赶,他还是错过了政治审查和体检时间。
第二年,木合买·买买提力早早报了名,提前1个月回到家中,可命运又跟他开了个玩笑,因体检前一星期生病导致体检时体重不达标。等到第三年,他又因为超龄而无法报名。
“没能参军报国,是我这辈子最大的遗憾!”木合买·买买提力暗自发誓:“将来我要让我的孩子去当兵!”
子承父志进军营建功业没有当上兵的木合买·买买提力,却坚持用军人的标准约束自己,有了子女后,又用军人的标准培养他们。
在孩子很小的时候,木合买·买买提力就经常领着他们“操练”。“你们从小就要有兵样,将来进了部队适应能力就强。”这句话,孩子们从小听到大。
年10月,木合买·买买提力从电视上得知“辽宁舰”来新疆招收女兵的消息时,一下子想到在新疆大学读书的女儿吐逊古丽·木合买。“当时心里着急呀,生怕又像我当年那样错过了机会!”平时出门连一瓶矿泉水也舍不得买的他直接搭乘出租车连夜赶到乌鲁木齐。
那时,女儿学的是劳动与社会资源保障专业,品学兼优的她获得不少荣誉,还担任班干部。如继续完成学业,她就业前景看好。
“当时很纠结,一边是学业,一边是参军入伍,最终父亲还是说服了我。”吐逊古丽·木合买坦陈当时的心态。尽管竞争激烈,吐逊古丽·木合买凭借不俗实力与其他12名新疆籍应征女青年如愿以偿成为“辽宁舰”首批女兵。
消息传来,木合买·买买提力激动得一宿无眠:“女儿终于帮我圆了从军报国梦!”而后几年,大儿子土坎达·木合买和小儿子阿孜地伊里·木合买也陆续入伍成为军人。
女儿入伍后,木合买·买买提力每次联系女儿都鼓励她在部队好好表现。不负父亲的期望,吐逊古丽·木合买先后参与航母交接入列、平台航行试验、海上试验试飞等重大活动,还被评为“优秀士兵”。
在木合买·买买提力鼓励下,吐逊古丽·木合买重返大学校园后,向学校申请成为一名国防生。她结合自己携笔从戎、参军报国的亲身经历,鼓励身边同学从军报国,在校园中产生强烈反响。大学毕业后,吐逊古丽·木合买申请重返“辽宁舰”,成为舰上第一个维吾尔族女军官。
“我能够再次穿上军装,继续在辽宁舰上为国防事业尽一份力量,要特别感谢父亲的鼓励与支持,虽然不能在他身边尽孝,但为国尽忠一直是他的初心和期盼!”吐逊古丽·木合买由衷地说。
好巴郎就应该去参军“每看到一个精干的巴郎(小伙子),我第一个想法就是动员他去当兵!”作为村委会主任,他经常要走村入户,向村民宣传党的创新理论、方针政策。这时候的他就特别留意村民家中的孩子身体怎么样、学历够不够、想不想当兵。
年,木合买·买买提力的大哥肉孜·买买提力打算让正在念高二的儿子阿不都·热扎克停止学业,外出打工挣钱补贴家用。
“这么好的巴郎,不去当兵太可惜了!”在木合买·买买提力资助下,大侄子阿不都·热扎克念完高中,并在年12月应征入伍。
阿不都·热扎克退伍后,运用在部队学到的养殖技术,在家里搞起养殖场,年收入数十万元。
年,二哥玉素甫·买买提力的儿子牙合买江·玉素甫大学毕业后一时没找到合适的工作,木合买·买买提力还是建议侄子去当兵。
“都上完大学了,再去当兵,会不会年龄太大了呀?”二哥心有疑虑。
“好巴郎就应该去参军!部队建设更需要有文化、有知识的大学生,听我的,没错!”
在木合买·买买提力的动员和劝说下,牙合买江·玉素甫欣然应征入伍。目前为止,他的亲戚家先后有5人参军入伍。
“木合买·买买提力脑子里装着征兵信息库的‘大数据’,谁家的孩子多大年龄、文化程度、爱好特长、性格特点等情况,他都如数家珍。在他的鼓励下,50多名应征青年光荣入伍。木合买·买买提力就是我们的义务‘征兵宣传大使’。”吉木萨尔县人武部政委杨永泽如是说。
(梁鑫周玉明肖承槟)
一个群体的家风传承氛围有多浓
——对沈阳市和平区好家风评选百余户军人家庭上榜的调查
前不久,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举办“弘扬家教家风树立家国情怀”图片展,一个个好家风的展板悄然亮相。细心的人们发现,展板上有不少军人家庭的身影。据统计,3年来,和平区从23万户家庭中评选好家风好家庭户,百余户军人家庭榜上有名。
都说父母是子女最好的榜样,同样,父母和家庭更是子女的首任国防教育老师。一名好军人的身上,总是聚集了整个家庭的正能量;一个军人家庭的好家风,也总能熏陶、影响、培育一代代好接班人。记者对百余户军人家庭进行调查,既看到了他们传承好家风的一个个感人故事,也看到他们家风传承的浓厚氛围。
爱国才能更好地爱家年,父亲在佳木斯抗洪抢险时,白天任还是个11岁的孩子。
那时,远在沈阳的白天任,每天晚上都会守在电视机前,在千千万万的抗洪勇士中寻找父亲的身影。
抗洪近两个月时间里,父亲只给家里打过两个电话。第一个,是他刚到抗洪一线打来的平安电话;第二个电话,则是在抗洪结束时报喜讯,一句匆忙的“对不起”,让妻子潸然泪下。
年幼的孩子,并不知道父亲的处境有多危险,只是看到父亲凯旋后,很多人打电话诉说感激之情。
“从那一刻起,我想成为像父亲一样的人!”如今已是一名军人的白天任,回忆起这段往事依然激动不已。
好家风代代传承。打入伍那天起,白天任就把父亲当作榜样处处争先,当兵第一年就因训练成绩优异被选拔参加上级比武。就在比武前两天,他感觉自己腿部有些异样,检查才发现竟然因为训练强度过大,导致小腿疲劳性骨折。
“抗洪抢险中,父亲冒着生命危险参加救援;如今,我就是把腿跑断也要在比武场上拿个名次!”白天任把诊断书揣进裤兜里,走上了比武场。
执戈卫国、心怀天下,是每一名军人的担当;孝敬父母、照顾妻儿,是每一个男子汉的责任。如今,已成长为副营职干事的白天任终于懂得:先爱国而后爱家,这是军人好家风特有的闪光之处;爱国才能更好地爱家,这是家风在军人品格影响下的升华。
和平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军人的家风在不知不觉间影响着社会的风貌,为此,他们专门建造沈阳市国防教育主题公园、八一双拥博物馆等军旅主题教育场所,用军人的好家风引领社会的好风气。
军人的家风是以身作则每天提前20分钟到办公室打扫卫生——这一习惯,原沈阳军区后勤史馆馆长徐文涛的女儿徐巍已坚持20余年。
“走正道、做好人,父亲践行66年的人生信条,也深深影响着我。”徐巍说,在面临工作中的诱惑和抉择时,她总会想起父亲这句话。
在师团两级领导岗位各干了10年的徐文涛,从未收过一份礼,从未违背原则办过一件事。
金玉之言千句,不如以身作则一事。父亲的言传身教,不知不觉间在子女心中扎下了根。
在某银行工作的徐巍牢记父亲的话语,凭着自己的努力兢兢业业干工作,连续3年当选优秀员工,成功被聘为资产部副总经理。
道德土壤丰厚,才能生长出美德之花。和平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好家风孕育优秀品格,好家庭培育优秀儿女。在和平区,像徐文涛这样的好军人家庭有很多。
马路湾街道四平街社区的王联连家就是如此。69岁的王联连,是开国少将王力生之女。在她的记忆中,父亲是个低调的人,从不将自己的功劳挂在嘴上,平时很少讲大道理,教育子女的方法就是以身作则。
父辈的精神一直传承至今。有一次,王联连带女儿上街买钢笔。女儿一眼就挑中了昂贵的国外名牌钢笔,虽然王联连能负担得起,可她毫不犹豫拒绝了女儿的要求。
“因为你是军人的孩子。”王联连这样教育着女儿,就像当年的老父亲教育自己一样。
“我是军人的孩子,所以我应该……”后来,她的女儿也走入军营。儿时受到的润物无声的教导,潜移默化地形成了她的价值认知和价值导向。“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训练。”女儿至今把这句话牢记在心中。
军人家庭崇尚主流价值提及学生杨心柳,小学老师王永新至今记忆犹新。
一次美术课,老师让全班同学每人给自己设计一件最美的衣服,几乎所有女孩都给自己画了好看的裙子,可小心柳却画了一套绿色的军装。
“你怎么不画裙子啊?”面对老师和同学的疑惑,杨心柳坚定地说:“我喜欢花裙子,但更喜欢军装,我的理想是当一名军人。”说这话时,从她的眼睛中流露出这个年龄段孩子少有的坚定。
在部队大院长大的杨心柳,从小就受到父亲的影响。虽然父亲从没有要求过,可从军的种子却在不经意间在她心中扎下了根。
红色思想从小扎根心田,军人家庭崇尚主流价值。如今,杨心柳也追随父亲的足迹,走进了军营,在第79集团军某旅干得风风火火。
在和平区的望湖路小学,一走进校门就能看到有关国防教育的展板,无声无息地影响着这里的孩子们。
良好的国防教育氛围熏染着每一个幼小的心灵。在王之斌儿时的记忆里,父亲一直和颜悦色,只红过一次脸。当时正是追星年龄的王之斌在卧室里贴了满满一墙的歌星海报。父亲休假回家见到,喝令他把海报摘下来:“你的偶像应该是那些对国家发展真正有贡献的人!”
那件事刀刻斧凿般刻在王之斌心里。从那天起,王之斌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道路。如今,他已经是驻锦州某部英雄连队的指导员。
把理想装进前行的背囊里,把家人放在心间,这是军人家风该有的样子。和平区委领导不经意间向记者说起在父亲影响下踏入军营的佟皓。如今,在第79集团军某旅服役的他,每每有了好消息,总会第一时间向远在沈阳的父亲报喜。小佟说:“我的军功章,有我家人的一半!”
(本报记者刘建伟通讯员赵雷宋子洵)
来源:《解放军报》8月8日10版
责任编辑:韩国贤
军报读者网编:许江刘康
转载请注明:http://www.pilaoxingguzhe.com/pzzd/20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