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的故事
我与的渊源是在年,当时健身界流行自然运动和赤足跑步,我还特意买了一双五趾鞋(那时我并不知道这种行为是对健康有害的)。
那时我非常刻苦,每天大概跑三到五公里,那段时间脚汗越来越多,蜕皮越来越严重--那时候不知道,这其实是身体在“报警”了。
我们店的负责人--H.O.T助教林冠名老师引用了胡老师的一句话,“这迟早是要骨折的脚”。
大概1个月后,他的话应验了……我的左脚第二跖骨基底部出现了疲劳性骨折,随后三个月内下肢与全身皮肤出现了一次严重的荨麻疹,本来安然无恙的膝盖也出现了严重的右膝痛,右耳耳鸣,右眼眼花……
骨折后半年,我要求定制,穿上足垫的半年内,骨折后出现的症状在慢慢地消失。而且我惊喜地发现,十二年来反复发作的神经性皮炎、反复脱皮等情况,居然也在慢慢好转!(本来以为是感染了真菌,医院的医生也如是说,一直在用各种药物治疗,都没有成效。)
我是的受益者,同时我也在思考身体各个系统的联系:
为什么脚受伤后出现一系列的症状,穿上足垫后,症状又慢慢好转?
难道足出现问题将会影响全身一系列的症状?
我对足踝生物力学非常好奇:
?足踝如何对全身产生影响?
为什么处理足踝就可以解决膝关节疼痛?
为什么处理足踝可以解决腰痛?
为什么头晕的人处理足踝后症状就消失了?
难道足踝可以解决全身所有问题吗……?
我和公司的杨宇教练有幸获得公司的福利,参加“H.O.T足踝精华班(太原站)”,去探究的魅力。
H.
O.
T.
关于整体观
胡老师在课堂上说:
疼痛不是结构障碍的客观诊断因素。
人体太复杂了,人类存在到现在,对自身的认识还没有达到完全了解的状态。西医把人体分成心血管系统、运动系统等八大系统,把“人”这个整体从这些系统中抽离出来,变成了一个一个的“局部”。而中医理论是抽取共性归纳,中医的临床是演绎推理,而不是简单的叠加,中医的治疗是辨证论治。
面对症状,任何时候都不能跟着症状走。
用根本原因分析法来推理演绎,从整体的观念找出病因所在。
如果我们跟从患者的症状,对症治疗并短暂消除了症状后,为什么症状又再次出现,反反复复?没有治“本”的前提下,治“标”是没有意义的。
当患者局部出现疼痛,我们要做的应该是跟患者进行沟通,你为什么这里痛?痛多久了?在痛之前发生了什么事?从时空上找出引起局部疼痛的原因。
如果我们把症状的消失作为目标,那这个症状消失后,过一段时间又出现下一个新的症状,引起下一个新的代偿。
比如一个孩子学期开始,语文的学习成绩不好,妈妈给他请了一个语文家教。这个语文家教将会占据他的休息、玩耍和其他娱乐的时间。一个学期之后,他的语文成绩提高了,但是他得用休息的时间来补课,孩子玩耍的时间少了,花在其他科目的时间也少了,其他科目的成绩下降了。这是我们想要的目的吗?
H.
O.
T.
关于流程的完整性
在课堂上,胡老师多次、反复强调流程的重要性:
“完美的流程胜过完美的技术。”
“一旦部分流程缺失,你就会承担%的责任。”
“你的技术可以不是最好,但是所有流程你都要做到。”
大家还记得《恋爱先生》里面的一位老人家拔牙的案例吗?因为前台和拔牙医生一直没有确认这位老人家是否有心脏病,到最后打麻药的时候,就出现了心脏的问题。
在法律层面,这位医生或这家诊所,要负全部的责任,因为他并没有按照流程去询问病人的病史,没有达到预期治疗效果,还酿成了一场悲剧。
“皮肤之内是小h,皮肤之外是大H”
分析所有H+h,也就是所有可能的病因和症状发生时的环境,检查过程中要有严谨的数据采集过程,根据客观评估,再确定最有可能的因素。
在标本兼治的前提下,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最终实现标本兼治。
学习回来的几天后,在“道”的指引下,我为每一个客户做完整的评估流程,面对客人的腰部或肩颈疼痛,坚持从足开始做整体评估。“如果只是盯住局部的症状部位,而没有考虑到整体,是无法从根本解决病痛的。”
这次太原学习,我亲眼看到胡老师的评估流程:从问诊开始,问精准第一主诉、安全性测试、整骨学测试、足部数据的采集、体态数据……一环扣一环。每一个细节、跟患者的沟通都堪称是一种艺术!
胡老师强调数据的精确度,数据可以做分析,错误的数据不可能有正确的分析,正确的数据才有可能获取正确的信息。
所以我们每一步的评估,就像少林寺的基本功,挑水、扎马步等,一步一个脚印,务实而不浮躁。
文稿提供:H.O.T庞兆志
编辑编审:H.O.T课程组
往期精彩文章:
从学员到患者再到学员——我所经历的H.O.T
25年的梦,H.O.T帮我圆了
我们家与H.O.T的不解之缘
一入胡门深似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pilaoxingguzhe.com/pzzd/48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