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
马航展,郭伟俊,郭程辉,等.骨折复位器联合PVP与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疗效比较[J].实用骨科杂志,,25(4):-.
摘要
目的
比较新型骨折复位器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vertebroplasty,PVP)与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
方法
选取自年9月至年4月我院收治的59例单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根据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随机分为复位器联合PVP组和PKP组。复位器联合PVP组29例,男8例,女21例;年龄62~79岁,平均(71.15±7.83)岁。PKP组30例,男7例,女23例;年龄60~80岁,平均(71.46±8.55)岁。比较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disabilityindex,ODI)评分、病椎椎体高度、后凸Cobb角改变、术中骨水泥用量、骨水泥渗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邻近椎体骨折发生率。
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病椎椎体高度及Cobb角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及ODI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但术后各时间点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骨水泥用量及骨水泥渗漏方面,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位器联合PVP组手术时间较PKP组明显缩短,患者住院时间较PKP组延长,但住院费用较PKP组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位器联合PVP组患者术后邻近椎体骨折发生率较PKP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复位器联合PVP与PKP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治疗中均可获得满意疗效,但较PKP而言,复位器联合PVP手术时间更短,术后邻近椎体骨折发生率更低,价格更加实惠,适宜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
压缩性骨折复位器;经皮椎体成形术;椎体后凸成形术;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典型病例
69岁女性患者,外伤致腰背部疼痛、活动受限1d入院。入院诊断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L1)。入院时患者VAS评分8分,ODI评分79%。治疗前X线片提示:L1椎体前缘高度为13.5mm,Cobb角24.6°。入院后予绝对卧床休息,行复位器复位后联合PVP手术治疗。术后第3天患者VAS评分2分,ODI评分28%。复查X线片提示:L1椎体前缘高度为19.8mm,Cobb角12.4°。治疗前后影像学资料见图1~4。
作者简介
马航展(-),男,副主任医师,医院脊柱外科,。现任广东省中医药学会骨伤专业组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神经修复专业医师分会委员,北美脊柱外科协会(NASS)会员。曾在美国哈佛医学院/医院、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脊柱中心、医院、第三医院脊柱微创中心等进修学习。擅长各种脊柱疾病的中西医结合及手术、微创治疗。曾主持参与省部级、市级、区级课题共6项,发表相关学术论文近20篇,其中SCI文章3篇,累计影响因子12分,获得国家专利授权6项。
想要阅读稿件全文,手机
转载请注明:http://www.pilaoxingguzhe.com/pzzd/48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