疲劳性骨折

学术探讨从ldquo筋骨并重r


白癜风口碑好的医生 https://m-mip.39.net/nk/mipso_6983144.html

“筋骨并重”是骨折治疗的原则之一,由尚天裕教授首次提出。近年来,“筋骨并重”理论逐渐用于慢性筋骨病的防治。

广义上“筋骨并重”中的“筋”包括筋膜、皮肉、脉等组织,即“筋”中包含“肉”,但狭义上的骨、筋、肉均有其独立结构及名称。“筋骨并重”虽然便于记忆,但容易使初学者产生歧义。

肌肉在慢性筋骨病的发生、发展和防治中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其在运动系统中的重要程度不亚于骨与筋。《灵枢·经脉》载有“骨为干……筋为刚,肉为墙”,说明骨、筋、肉关系密切。《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载有“骨肉相连,筋可束骨”,说明“骨”“筋”“肉”并重。笔者认为,强调“骨筋肉并重”可以提高在慢性筋骨病防治中对肌肉的重视,有利于该病治疗理念的改变。

本文对“筋骨并重”及“骨筋肉并重”理论进行了总结,并对“骨筋肉并重”理论在慢性筋骨病防治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现报告如下。

图片源自网络1中医学对“肉”“骨筋肉”的认识

中医学中的“肉”包括肌肉、脂肪和皮下组织,《黄帝内经》称肉为“分肉”。肌肉的纹理称为“肌腠”“肉腠”,不同部位的肌肉有不同的名称,肌肉较丰厚处称为“胭”“肉胭”,即《类经·脏象类》所载“胭,肉之聚也”;肌肉接触交会的缝隙称为“溪谷”,即《素问·气穴论》所载“肉之大会为谷,肉之小会为溪”。由此可知,中医学中的“肉”是一个独立的、有明确结构的组织。

肉具有保护骨、筋,主司全身运动的作用。肉为人身之外壁,肌肉腠理紧密,内充卫气,而人之卫外者全赖卫气。卫气外循肌肉,充于皮毛,如室之有壁、屋之有墙,即《灵枢·经脉》所载“肉为墙”。肉具有防御外邪,保护内部脏腑及组织的作用。《灵枢·五变》载有:“肉不坚,腠理疏,则善病风”,说明肌肉不坚实会导致腠理疏松,容易使外邪通过肌肉腠理来影响包括骨、筋在内的组织功能异常。肌肉是人体运动的动力来源,分布于关节周围,通过收缩弛张驱动关节,是维持关节运动功能的重要部分。

骨、筋、肉作为关节的基本结构,三者在功能上相辅相成。“骨为干”“骨属屈伸”,说明骨是身体的主干,能为人体肢节运动提供支撑。“诸筋者,皆属于节”“宗筋主束骨而利关节”“筋为刚”,说明筋是连接肌肉、骨,并且能约束骨的一种坚韧组织,具有协助肢节运动的作用。“肉为墙”,说明肉不仅能为骨、筋提供屏障,而且分布在关节周围,为关节的活动提供动力。

图片源自网络

根据五行学说,骨、筋、肉内应肾、肝、脾。“肾主骨”,骨与肾相应,骨由肾精所养、由肾气推动或调控。若肾精充足,骨得以滋养,则骨坚硬有力;若肾精不足,骨失所养,则骨软无力,甚至骨质脆弱易骨折。“肝主筋”,筋与肝相应,筋依赖肝气血的濡养。若肝血充足,筋得以滋养,则筋力强健,能够稳定束缚关节且耐疲劳;若肝血亏虚无以养筋,则筋力减退,不能束缚关节且易疲劳。“脾主肉”,肉与脾相应,肌肉赖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滋养。若脾气健运,则肌肉壮实,使人体运动机能完善,即《四圣心源》所载“肌肉者,脾土之所生也,脾气盛则肌肉丰满而充实”。《素问·痿论》载:“脾气热,则胃干而渴,肌肉不仁,发为肉痿。”由此可见,骨、筋、肉与脏腑气血盛衰相关。

由上文可知,中医学中的“肉”是独立的组织,是维持人体运动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与筋、骨共同维持关节的功能;骨、筋、肉是一个整体,可以反映人体脏腑经络的气血盛衰。

图片源自网络

2肌肉对慢性筋骨病的影响

慢性筋骨病属于中医学“痿”“痹”“肩颈痛”“腰背痛”等范畴,多由人体自然退变引起,创伤、劳损、外邪等可加速其退变。慢性筋骨病不仅是骨、筋的退变,也包括肌肉的退变。肌肉对慢性筋骨病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肢体损于外,则气血伤于内”,说明肢体功能障碍会引起脏腑功能失常。脏腑功能失常也会引起肢体功能障碍,即《素问·太阴阳明论》所载“脾病不能为胃行其津液……筋骨肌肉皆无气以生,故不用焉”。骨、筋、肉作为一个整体,不可分割,并且在病理上会相互影响,即肉病会引起骨病和筋病。

图片源自网络

现代医学也十分重视肌肉对慢性筋骨病的影响,临床常通过肌肉量、肌力、肌肉厚度等指标评估肌肉的健康状况。肌肉量是反映肌肉含量的重要指标,常用的检查方法有双能X线吸收法及生物电阻抗分析法。有研究发现,肌肉量的减少与骨质疏松症、膝骨关节炎等密切相关,其可增加慢性筋骨病的发生风险。肌力是反映肌肉功能的指标之一,肌力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减少,临床常采用等速肌力测试仪或握力系统进行检测。肌力的减少会引起骨量的减少,可导致骨质疏松症。股四头肌等肌群伸肌力量减弱可引起膝关节周围疼痛,增加膝骨关节炎的发生率。此外,肌力也与颈痛、腰痛等慢性筋骨病的发生相关。肌肉厚度是反映肌肉质量的常用指标,可通过超声检测测定。有研究发现,肌肉厚度与膝骨关节炎的发生密切相关,与Kellgren-Lawrence影像学分级、疼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量表评分呈负相关。肌肉疲劳度、肌肉横截面积、肌肉机械性能等也是反映肌肉质量的指标,可通过不同的仪器测定,但这些指标与慢性筋骨病之间的关系尚需更多研究证实。肌肉作为运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动力源头,与慢性筋骨病的发生密切相关。肌肉功能和质量的改变可能早于骨和软骨的改变,因此在慢性筋骨病的发展过程中应提高对肌肉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pilaoxingguzhe.com/pzzd/6248.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