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阳还五汤
出自清代王清任所著《医林改错》,由生黄芪、当归尾、赤芍、地龙、川芎、桃仁、红花七味药组成。功效:补气活血通络。本方是体现王清任所创气虚血瘀理论的代表方剂。现代常用于中风后遗症的治疗。临床以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苔白脉缓或脉细无力为证治要点。近年来笔者根据本方药物组成特点对所治疗疾病有所拓宽,发现补阳还五汤加减对脑部多种疾病都有较好的疗效。
1
补阳还五汤治疗脑外伤后遗症
脑外伤后遗症又叫脑外伤后综合征,是指脑外伤病人在恢复期以后,长期存在的一组自主神经功能失调或精神性症状。包括头痛、神经过敏、易怒、注意力集中障碍、记忆力障碍、头晕、失眠、疲劳、耳鸣等症状。而神经系统检查并无异常,神经放射学检查亦无阳性发现。
患者,男性,39岁。因交通事故导致颅骨骨折,头部右侧皮肤破裂出血较多,住院一个月后出院。三个月后仍然头晕乏力、容易疲劳,右侧耳鸣严重夜晚加重,一直不能工作,在家休养。根据患者发病史和表现,考虑脑外伤后遗症,与局部失血较多导致微循环障碍有关,神经失养,故耳鸣严重。刻诊:舌红苔薄白腻,左脉弦细,右脉弦数。
用药如下:
黄芪30克、当归12克、川芎12克、桃仁9克、红花9克、赤芍12克、地龙9克、葛根20克、柴胡12克、法半夏12克、茯苓15克、陈皮9克、熟地20克、制山萸肉12克、石菖蒲12克、丹参15克。
首诊10剂,处方以补阳还五汤为基本方,患者舌苔白腻说明内有痰湿,于是加陈皮、法半夏、茯苓燥湿化痰;肾开窍于耳,以熟地、山萸肉补益肝肾;石菖蒲化湿豁痰,醒神益智开窍治疗健忘耳聋;葛根、柴胡、丹参升阳改善局部微循环。二诊患者症状改善明显,继续巩固治疗两次痊愈。
2
补阳还五汤治疗脑动脉硬化头昏
脑动脉硬化是指脑动脉粥样硬化、小动脉硬化、玻璃样变等动脉管壁变性所引起的非急性弥漫性脑组织改变和神经功能障碍,主要见于中老年人,主要表现为头痛眩晕、失眠健忘、肢体麻痹,可有情绪波动、喜怒无常、烦躁不安,或焦虑多疑、固执、嫉妒等。
患者吴某,59岁,因为头昏、医院检查诊断为脑动脉硬化。服用西药扩血管、降血脂药物疗效不显,又自行服用三七粉略有改善,要求中药治疗。来诊时自述头脑昏昏沉沉、记忆力差。血压正常。脉细滑、舌质淡胖苔薄腻,大便溏。
考虑为气虚痰浊、清阳不升。以补阳还五汤合二陈汤加减,处方如下:
黄芪20克、当归12克、川芎12克、桃仁9克、红花6克、赤芍9克、地龙9克、丹参15、葛根20、石菖蒲9、陈皮9、法半夏12、茯苓15、炙甘草6。
以上药10剂,日一剂水煎服两次。
本方以补阳还五汤益气活血,二陈汤健脾化浊,加丹参、葛根活血改善脑供血,石菖蒲化痰开窍。
二诊患者诉服药至第5天时,头昏明显好转,比以前服用西药效果佳,效不更方,继续巩固10天。
3
补阳还五汤治疗腔隙性脑梗死头痛头晕
腔隙性脑梗死是指大脑半球或脑干深部的小穿通动脉在长期高血压的基础上,血管壁发生病变,导致管腔闭塞,形成小的梗死灶。临床常见不少患者没有典型的肢体运动障碍,多医院做脑部CT检查而发现。但是恰恰是这种患者的头晕头痛一般治疗效果不佳。
患者吴某,女性,50岁。因为头晕头痛乏力、失眠来诊。在医院做脑部CT提示右侧脑部腔隙性脑梗塞。医院予以扩血管和改善睡眠的药物服用后疗效不佳。患者血压/90mmHg。
患者舌质淡有齿痕,苔薄白腻,脉细滑。证属气虚血瘀、痰浊阻滞而头晕头痛。
治疗以补阳还五汤合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处方如下:
黄芪20克、当归12克、川芎12克、桃仁9克、红花6克、赤芍9克、地龙9克、法半夏12、天麻9、茯苓15、陈皮9、白术15、甘草6、龙骨30、葛根20、鸡血藤20。
上方10剂,日一剂水煎服两次。
本方以补阳还五汤益气活血,以半夏白术天麻汤息风化痰,加龙骨安神定志,葛根、鸡血藤养血活血。
二诊,患者服药后头晕头痛明显好转,精力较前旺盛。失眠仍有,上方加远志9克,再服用10剂。
三诊患者头晕头痛消失,睡眠好转。
除了上述疾病外,补阳还五汤还对手脚麻木、脑供血不足、各种痹症等凡属于气虚血瘀者均有较好疗效。
往期热文推荐
1.解决乡村医生养老难题不能再拖了,亟需多部门支持!
2.全省在岗乡村医生养老保险比照村干部执行,3月2日前必须落实
3.村医监测体温敷衍了事被吊证、罚款,背后的问题更值得反思!
4.别让拍照留痕伤了乡村医生的心
5.好消息,基层医疗机构可以恢复正常医疗服务啦!恢复不力将被问责!
6.防控还未结束,公卫和家医签约任务又来,乡村医生哭了!
7.全国大督查开启,基层医疗机构重点查这些内容!
8.村医注意!四月份警惕农村这些常见疾病!
9.不能输液,基层医生要找新出路了!
免责声明
1.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平台无关。
2.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编辑删除!
3.原创授权请联系--或者
qq.
转载请注明:http://www.pilaoxingguzhe.com/pzzd/75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