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推进,不少人纷纷打卡挑战,跳绳因其得天独厚的优势,成为了大家的运动项目首选之一。跳绳可有效地燃脂,增强肌耐力,同时又能让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得到充分锻炼。
但是近日,医院骨伤科运动损伤专家门诊,袁滨副主任医师相继接诊了多位因跳绳或运动不当而造成关节损伤的患者,更有人意外导致小腿骨折。
其中有一位患者陪孩子练习跳绳,结果自己却骨折了。
据了解,患者张女士今年40岁出头,体型微胖。就诊时,她说自己小腿前下三分之一的位置有疼痛,平时偶尔走路还好,如果超过步,或者上下楼梯比较多,小腿疼痛就会比较明显。但休息一个晚上,疼痛有所减轻。这样的情况反复持续了两周以上。
袁滨副主任医师在追问病史后得知,张女士的孩子面临体育考试,在陪孩子练习跳绳时,她也忍不住陪跳了一会,“也就跳了三天,当时跳完还好,但是过了一两天后,小腿就开始出现疼痛,此后逐渐加重。”
核磁共振检查结果显示,张女士小腿骨有一条清晰可见的裂纹,也就是骨折线,诊断为应力性骨折,也叫疲劳骨折。
“一次也就跳多个,运动量不算大,怎么就骨折了?”张女士觉得不可思议。
“这种情况与运动不当、超重等多种因素有关。”袁滨副主任医师解释说,张女士身高1.62米,体重64kg,BMI24.38超标,膝、踝关节所承受的压力本身就高于正常体重人群。再加上患者由于很久没有运动,肌肉力量下降,突然的运动强度超过骨骼的耐受限度,从而引起这种不太容易发现的隐匿性骨折。
专家表示,长期不运动,又体重超标的人群不太适合刚开始锻炼就直接采用跳绳的方式减重,容易产生健康安全隐患。尤其是下肢骨骼的冲击力比较大,稍有不慎造成运动性损伤。
所以刚开始跳绳不要操之过急,拿起绳子直接运动,可以试着原地无绳双脚不离地的垫脚提踵运动,然后过渡到只有脚尖触地,然后是微微离地,离地的间隙刚好可以让绳子穿过,同时还要注意上肢的配合动作。
那么,到底应该怎样跳绳,才是有效的呢?
生命在于运动,运动在于科学。任何一项运动锻炼的前提,是必须掌握正确的动作。
挺直但不要僵硬,目视前方,保持脖子、肩等各关节放松,呼吸自然紧凑。
自然靠近身体,不可向外打开。
自然下垂至两髋靠前处。
手腕发力带动小臂摇绳。
膝盖微屈。
起跳和落地都要用前脚掌,落地时切不可用后脚跟,防止摔倒和预防脑震荡;跳起时高度要适当,以绳子刚过脚为宜。
鞋子要选好
跳绳者应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鞋,质地软,重量轻的高帮运动鞋最为合适,以免脚踝受伤。切忌穿拖鞋或者凉鞋、高跟鞋等不适合的鞋子跳绳,以免扭伤脚。
热身有必要
跳绳前做好足部、腿部、腕部、踝部的热身活动,跳绳后可做些放松练习。
场地要刚好
跳绳的场地可选择软硬适中的草坪、木质地板、专业的跳绳地垫,切莫在硬水泥地上进行,以免损伤关节。
拉伸不能少
跳绳训练结束之后,建议大家及时拉伸腿部肌肉,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肌肉紧张,缓解肌肉酸痛,有效杜绝“萝卜腿”。
今天绳队友的跳绳小课堂到这里就结束啦,你学废了吗?
「一键三连」,邀请更多小伙伴一起正确跳绳、科学健身!
往期推荐
学跳绳,为什么要参加段位考评?
今天,你“身材焦虑”了吗?
“夏练三伏”怎么练?绳队友教你“科学流汗”
这些运动可能会让你的膝盖“报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pilaoxingguzhe.com/pzfy/82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