疲劳性骨折

参加马拉松,你要注意啥


马拉松是当下最为火爆的运动项目之一,越来越多的人认为跑步很容易,“跑马”很时髦。但运动医学专家认为,由于马拉松比赛时间长,体耗大、对各人身体要求条件高,需要有针对性地长时间训练后再参赛,对身体健康才有保障,因此它并非人人皆宜。

30-35公里是极限点,对人有危险

中医院运动医学专科主任李卫平介绍,标准的马拉松运动是长距离、不间歇跑动大于42公里,而所谓的“半马”距离也在20公里以上。

近两年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发生的多起马拉松跑者猝死事件,全部发生在“半马”赛程。如果将“全马”比作专业竞技组的话,“半马”其实就意味着是业余组,猝死人数全部分布在业余组,说明真正参与这项运动,从业余组向专业组跨越需要一个门槛。

“全马”的特点主要在于,30—35公里是身体代谢的一个极限点。超过这个极限点,很多跑者就可能产生代谢紊乱、氧化应激等反应,训练基础越不扎实、比赛配速越快,反应越剧烈。而“半马”对无氧要求更高,无氧代谢产生乳酸的量是“全马”的两倍,这对耐乳酸能力和速度耐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所以在开始长距离跑步前,需要经过全面检查;而且需要对长距离跑步进行系统训练;如果平时有胸部疼痛或心绞痛、心律失常、高血压、血糖异常、过于肥胖的人以及缺乏长时间、高强度运动的人均不宜参与该运动。

“跑马”不专业损伤易发生

李卫平介绍,今年3月份广东省清远马拉松赛有近两万“跑友”参加,当天共发生例伤病,一名选手在ICU留院观察,伤病率高达60%。从历年统计数据来看,“跑马”致伤很常见,涉及原因多种多样,但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四种。

一、小腿抽筋

出现抽筋的现象有以下几种因素:1.赛前缺乏有效的拉伸等准备活动;2.近期长期疲劳或小腿长期处于松弛状态;3.运动量过大,造成短时间内的肌肉痉挛;4.不合理动作;5.身体缺乏必要的维生素。

抽筋时,可用手握住抽筋一侧的脚趾,用力推压脚趾向背侧,使下肢完全伸直,重复动作,待疼痛消失时进行按摩。

二、膝关节疼痛

引起膝关节疼痛的主要原因是城市马拉松比赛地点是城市公路,路面比较硬,对膝关节的冲击比较大,肥胖人群的膝关节疼痛会更加明显。

如果在比赛中出现膝关节疼痛,最好不要继续跑步,因为无论是膝关节内单纯的软骨刺激或半月板损伤,还是疲劳性骨折都会引起疼痛,均需要停止跑动,以延长关节的寿命。要避免在比赛中出现膝关节疼痛,除了日常的系统训练之外,补充钙质和氨基葡萄糖类的药物也是需要的。

三、踝关节周围损伤

赛前已有踝关节慢性不稳的人,并不适宜比赛;比赛中踝关节扭伤,需立即停止比赛,正确处理踝关节伤病。

四、颈肩肌肉损伤

这主要跟是赛前的拉伸热身训练不够有关。在颈肩肌肉没有完全预拉伸好之前,长距离跑动会引起肌肉损伤,进而诱发酸痛。所以在跑步前一定要充分活动,做绕环、扩胸、拉伸等热身运动。

“跑马”前你该准备啥?

李卫平认为,有志“跑马”者在排除自身有基础疾病的前提下,还需要长期训练积累。在长期坚持锻炼提高身体素质的同时,跑马时还必须量力而行,在参赛过程中如果出现头晕、呕吐或者四肢发冷、发麻,胸痛、胸闷、心慌、心悸等危险信号,必须停止比赛,不可勉强。参赛须做好以下几项准备:

体能储备:至少在赛前2—3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开始适应性训练,从2公里、5公里、10公里开始,向上加量,每天坚持2—3个小时的持续跑动。调整运动时间,适应早晨开始的马拉松比赛。

调整饮食:赛前5天左右,训练应该减量,增加碳水化合物补充肝糖原以供比赛当天使用;赛前2—3天减少五谷杂粮等粗纤维摄入,减少肠道重量;比赛当天需要摄入大量碳水化合物,天气炎热则需大量补充水分。

充足睡眠:赛前2周内需要保证每天8小时左右的睡眠,不要熬夜。

防意外:跑步时应该穿宽松透气的运动衣及轻便跑鞋,开跑前要做好充分的热身运动,拉伸上下肢,扭动手腕及脚踝,适当活动腰椎和颈椎及原地跳跃。

文/羊城晚报记者陈映平通讯员王海芳

(欢迎转载,注明出处)

(责任编辑:余燕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pilaoxingguzhe.com/pzhl/5773.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