疲劳性骨折

腰椎滑脱后的治疗与锻炼


腰椎滑脱是由于先天性发育不良、创伤、劳损等原因造成相邻椎体骨性连接异常而发生的上位椎体与下位椎体部分或全部滑移,表现为腰骶部疼痛、坐骨神经受累、间歇性跛行等症状的疾病。

一、先天性滑脱

先天峡部发育不良,不能支持身体上部的重力,多伴L5—S1脊柱裂。

二、峡部性滑脱

椎体前滑后部结构基本正常,由峡部异常导致的滑脱。

分为两型:a峡部分离:峡部疲劳骨折;b峡部仅仅拉长而没有断裂,仍保持连续性。

三、退行性滑脱

由椎间盘退变引起,多见于中老年人。

四、创伤后滑脱

严重急性损伤骨性钩部区,伴椎弓根骨折。

五、病理性滑脱

继发于全身性疾病,导致小关节面骨折或拉长。

滑脱分级

国内常用的是Meyerding分级,即将下位椎体上缘分为4等份,根据椎体相对下位椎体向前滑移的程度分为I-IV度。

Ⅰ:指椎体向前滑动不超过椎体中部矢状径的1/4者。

Ⅱ:超过1/4,但不超过2/4者。

Ⅲ:超过2/4,但不超过3/4者。

Ⅳ:超过椎体矢状径的3/4者。

主要症状包括以下几方面:

1.腰骶部疼痛:多表现为钝痛,极少数病人可发生严重的尾骨疼痛。疼痛可在劳累后出现,站立、弯腰时加重,卧床休息后减轻或消失。

2.坐骨神经受累:表现为下肢放射痛和麻木,这是由于峡部断裂处的纤维结缔组织或增生骨痂可压迫神经根,滑脱时神经根受牵拉;直腿抬高试验多为阳性。

3.间歇性跛行:若神经受压或合并腰椎管狭窄则常出现间歇性跛行症状。

4.马尾神经受牵拉或受压迫症状:滑脱严重时,马尾神经受累可出现下肢乏力、鞍区麻木及大小便功能障碍等症状。

I度以下的腰椎滑脱,可以采取保守治疗,包括卧床休息、腰背肌锻炼、戴腰围或支具;可进行适当有氧运动以减轻体重;禁止进行增加腰部负重的活动,如提重物、弯腰等;此外还可结合物理治疗如红外、热疗;如有疼痛等症状可口服消炎止痛药如西乐葆、芬必得等对症治疗

功能锻炼

1:腹式呼吸法

·首先仰卧,双脚平放在地板上

·当你吸气时,腹部肌肉收缩,肚脐向下向地板靠拢

·在保持1-3秒,然后呼气,让你的下背部离开地面

·再重复动作中的呼吸动作

·目标重复10次

2:腘绳肌拉伸

·用绳子或毛巾钩住你的脚。

·平躺在地板上,将绑带的腿(膝盖先弯曲)拉向胸部,形成90度角,另一条腿伸伸直。

·慢慢地将绑带腿伸直,同时用手握住绑带。

·慢慢应该感到你的大腿后部伸展了一下。

·保持20-30秒,重复3次

3:膝盖对胸运动

·躺在垫子上,膝盖弯曲,脚平放在地板上。

·双手抱住膝盖,使膝盖靠近胸部。

·保持这个姿势15到20秒。

·然后放松,慢慢地把腿放低到起始位置。

·这个伸展动作重复3次。

4:死虫式

·仰卧,双臂向天花板伸展。

·把你的臀部、膝盖和脚抬高到90度(脚离地)。

·呼气,把你的胸腔往下压,把背放平,支撑住你的核心。

·然后同时伸展你的左腿和右臂-保持1-3秒的伸展姿势。

·保持你的腹部和臀肌绷紧,将左腿和右臂恢复到起始位置。

·另一侧重复同样的动作(右腿和左臂)

预防腰椎滑脱从日常生活做起

一、加强腰背肌肉的功能锻炼

二、限制活动

减少腰部过度旋转,蹲起等活动,减少腰部过度负重。这样可减少腰椎小关节的过度劳损、退变,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退行性腰椎滑脱的发生。

三、减轻体重

尤其是减少腹部脂肪堆积。体重过重增加了腰椎的负担及劳损,特别是腹部脂肪堆积,增加了腰椎在骶骨上向前滑脱的趋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pilaoxingguzhe.com/pzjc/8089.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