疲劳性骨折

一个孩子运动还是不运动,几年下来信心和号


我家有三个爱运动的人。作为那个唯一的落后分子,我这两年也开始游泳、爬山,学会了网球,还偶尔去健身房锻炼并尝试过瑜伽普拉提。

得承认我是出于一个中年人对健康应有的重视才这么干的。作为一个从小不爱运动的人,我至今体会不到运动的乐趣,也不能理解为什么LG(注:作者丈夫)能常年坚持运动、还爱看包括摔跤和环法在内的一切体育比赛:一帮人那么枯燥地骑好几天,他就那么津津有味儿地在电视机前看好几天。

但我一直认为,体育运动对一个孩子的成长非常非常重要。孩子们喜欢体育,很大程度上是我和LG重视和影响的结果。

儿子两岁之前身体挺好,几乎没生过病。那时差不多每天都带他出去玩儿、晒太阳,至少上午下午各一小时。也带着出远门。上幼儿园以后开始生病,尤其是呼吸道不行,随着北京空气的恶化频繁发病并且发展到哮喘(遗传了他爸的过敏性体质)。

我没有像别人建议的那样给他吃中药“调理”,而是开始带他们游泳。那时候他三岁多、妹妹不到两岁。在家盒子游了两年,我亲自带着,每周两次、风雨无阻。

到了香港以后,除了自己游之外,每周仍然坚持上一次游泳课。儿子问我:为什么早就都会游了还要上游泳课(他喜欢自己游,不喜欢上课)?

我告诉他,是为了保持运动强度和体能。

妹妹最爱的运动是游泳和网球,上学期自己选的课外课是篮球。

除了游泳,他们还玩儿足球、篮球、网球、高尔夫、轮滑、溜冰,也分别学过一年武术和瑜珈。每周除了上钢琴课那一天,基本每天都能保持一个小时运动。

每年冬天我们都出去滑雪,因为滑雪对呼吸道特别有好处。儿子喜欢急速运动,喜欢开摩托艇和从山上往下俯冲的感觉,他和妹妹都是在六岁那年滑了自己的第一个中级道(我到现在也不行)。总之,那时作为一个帝都家长,我想我在率领孩子们“健身抗霾”方面算是比较努力了......

有人可能要问,有那么多时间吗?有。我们的课余时间安排其实很简单也很充实,基本就四件事儿:玩儿、运动、看书、弹钢琴。

从北京搬到香港以后,我发现寸土寸金的香港其实运动条件比北京好很多,加上空气好天气暖和,香港孩子户外运动时间大大多于北京的孩子。虽然学校操场小,但公共运动场馆很多,而且更有运动氛围,什么项目都有很多人玩儿。尤其是足球,沿袭了英国人的传统,六七岁踢得差不多的孩子就进俱乐部踢了。到处都是郊野公园,周末都是带着孩子“行山”的家庭。我们也很快加入了这个行列。

在北京的时候我觉得这俩孩子算运动多的,到了香港,算是正常水平,暑假到了美国一看,我们属于运动方面亟待加强的。美国人对运动的重视和痴迷已经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

先不说孩子们身为运动健将的大表哥了,就说我这边的俩干儿子吧:哥哥比儿子大半岁,弟弟比儿子小一岁,哥俩都人高马大。作为同龄男生,他们的运动量是这样的:

三年级的哥哥踢了几年球了,现在在俱乐部踢,每周三次训练,室外场地,风雨无阻。另外每周还有两个小时网球、一个小时篮球、一个小时游泳。周末一般有两场足球赛,每三四个月会有一次联赛,那就会变成四场比赛。

二年级的弟弟呢不喜欢奔跑的项目,所以三次足球换成三次他喜欢的跆拳道,其他项目跟哥哥一样。暑假期间,他们会上运动方面的夏令营,一天结束之后回来照样游泳打球.....

我觉得,这个运动量对我家这俩来说有点儿大,体能跟不上。虽然天生条件可能就跟我们不一样,但这兄弟俩的体能其实也是靠长年累月的运动建立起来的。

我问我闺蜜,也就是他们的妈:是就你们家这样,还是这儿的孩子都这样?她想了想说:“老美的孩子差不多都这样,他们同学很多都是三项运动一起上。但我们在老中(中国人)里应该算是运动量大的。”

于是我想起来她去年的抱怨:“这儿白人太多,体育真拼不过他们,他们都是从两三岁开始就天天这么玩儿啊!”

所以你看大多数美国孩子(包括亚裔)的那种健康活跃的形象,多少都跟从小户外运动有关。

可能有人要问了:你不是一直强调人各有志,不要攀比吗??为什么运动这个事儿要跟别人比呢?

我的回答是:运动这个事儿还就是要比的!不跟别人比也要跟自己比:一个孩子运动还是不运动,几年下来状态差蛮远的。

运动的好处很多。孩子们坚持锻炼这几年,身体好了,很少生病,吃得香睡得着。儿子的哮喘也没有了,而且,开始跟他爸一起看比赛......

研究表明,除了遗传因素的影响之外,户外运动是预防近视眼最好的办法。

他俩目前视力都非常好,不知是不是跟运动也有一点儿关系。

最重要的是,他们变得更有耐力、更能坚持,不会遇到一点事儿就娇气抱怨。因为体育除了给人一个好身体好精力之外,也传递了一种精神:竞争、合作、公平、责任感、坚持不懈的努力、对压力的承受能力、对输赢的正确态度.....

很多东西不用你说教,体育运动中就都学到了。

我姐的大儿子,孩子们的表哥,从小就精力旺盛,好动,好胜心强,打牌做游戏都不能输。后来我姐送他去学游泳,游到十岁转为打水球。作为校队里唯一的亚裔,开始他也老坐冷板凳,后来慢慢越打越好,中学以后既打校队也打俱乐部,最后成为两个队的主力和队长,带领俱乐部队夺得全美第五名的成绩。去年上高二的时候,就已经收到两所常青藤大学的提前录取邀请。

在这个过程里,他从一个胖乎乎的小男孩,长成了一个将近一米九的肌肉发达的魁梧青年。还是想赢,也知道怎么去赢,但对于输,却早已经淡然了。

上面这一段简单的话,背后是他八年的艰苦付出:每天至少三小时训练,周末无休不分寒暑,每一个假期都在泳池度过,或者全国飞着参加比赛。冬天北加州也是十度以下的低温,每天晚上六点到八点照样在户外泳池训练。与此同时,还要在一所传统严格的私立高中保持基本上全A的成绩。晚上即使做功课到半夜,早上也还要早起,赶在上课前完成训练。

可以想见,不光水球队,其他的校运动队和俱乐部队也都是这么过的,要不美国能成为世界第一体育强国呢。记得北京龙火的老板跟我聊过:在他那儿练游泳的孩子,大多数是一周一次,每次一小时,极少数是两次,练三次的简直凤毛麟角。而美国练游泳的中小学生,很多都是一周10小时。“你说,我们比赛怎么比得过他们?!”他激动地跟我说。

大表哥马上就要上大学了,这个暑假先回北京省亲。在北京的一个多星期里,他每天要在酒店的游泳池游泳,并且在健身房练习力量。因为之后还要参加高中时期最后一个赛季的比赛,他不想松懈。

一个人有这样的坚持和毅力,我觉得很值得敬佩。从这个角度讲,我就能理解为什么西方人一向把体育当成“精英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了。

在这个崇尚体育的环境里,不光孩子要付出,家长也要付出。训练要接送,比赛要陪同,而且所有比赛的后勤都是由家长志愿者们完成的,涉及到方方面面,工作量可是不小。

很多学校的各种校队也都是由有能力的家长来志愿做教练;即使是那些运动不行的孩子,也会有家长出面组织起来训练跑步踢球。如果家里两三个孩子练的项目不同,那家长简直就要忙昏头,大家必须结成互助小组才有可能搞定。

像我前面说的闺蜜,一边上着班,一边当soccermom(送孩子去踢足球的妈妈),兼顾着两个儿子的各种运动训练,被我们誉为女超人......

最重要的是,家长要从孩子在草地上蹒跚踢小皮球时开始,就带领他们动起来,培养运动爱好,形成运动习惯,直至根据他们的兴趣和擅长为他们规划一两个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专注发展。

如果孩子实在对体育没有太大兴趣和想法,那也没关系,可以让他们参加一个个人项目和一个集体项目(可以自己选一个、家长指定一个),只要一直有的玩儿就行。大表姐就属于这种情况,她什么运动都玩儿过,最喜欢的却只有网球,已经打得挺不错的了。

“比”到这里,国内的家长是不是看得有点儿坐不住了,哈哈!确实,美国这强大的体育文化咱们并没有,我每次来都会受刺激,感觉刚逃离中国人民幼升小小升初的战火硝烟,又落入美国人民体育运动的汪洋大海......

不过呢,每家的日子还得自己过,条件不同,功课轻重不同,对运动抓得就会有松有紧。

家长只要有这个意识,尽量去做就好。“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如果连这个意识都没有,那孩子懒下来也是很容易的。

等到了十几岁再推他动,他才不会理你,那时可能连个一千米都跑不下来。

两年前的暑假,我在美国认识了一个刚从国内移民过来的妈妈,她有个儿子,跟我的孩子差不多大。有一次大家在公园游乐场碰到,就说一起玩儿吧。然后我家这俩上蹿下跳各种奔跑,在monkeybar(单双杠、吊杆)上荡来荡去像猴子一样。但那个小朋友却什么也玩儿不起来,看看摸摸,浅尝辄止。感觉动作不是很协调,也不是很想玩儿的样子。他妈妈跟我说,他从小是老人带着,很少运动......这件事给我印象还挺深的。

前段日子,我在这位妈妈的朋友圈看到了他儿子的照片,穿着雪白的棒球服,扎着腰带,戴着棒球帽,正在挥杆击球。两年不见,原来那个胖胖的小男孩看起来瘦了、神气了,特别帅。

我真是太替他高兴了!

现在国内很多年轻父母都想让自己的孩子从小就开始接受锻炼,为的是想让孩子将来有一个强健的体魄。但是,过早地让孩子从事以上这些运动,对孩子的健康是不利的。那么,究竟什么运动是不宜儿童太早玩的呢?

▊1、拔河

拔河可能让孩子“伤心”、“伤筋”。从生理学角度来讲,儿童心脏正在发育中,植物神经对心脏调节功能尚不完善,当肢体负荷量增加时,主要是依靠提高心率来增加供血量。拔河需屏气用力,有时一次憋气长达十几秒钟,当由憋气突然变成开口呼气时,静脉血流也会突然涌向心房,损伤孩子柔薄的心房壁。有医学工作者曾对名5至6岁的儿童在拔河比赛中进行生理检查,发现心率均高,赛后1小时有30%的儿童心率未能恢复正常。

除了对心脏造成影响外,拔河还可能伤到孩子的“筋骨”。儿童时期身体的肌肉主要为纵向生长,固定关节的力量很弱,骨骼弹性大而硬度小,拔河时极易引起关节脱臼和软组织损伤,抑制骨骼的生长,严重的还会引起肢体变形,影响儿童体形健美。另外,拔河是一项对抗性较强的运动,孩子争强好胜,集体荣誉感强,比赛中往往难以控制保护自己,极易发生损伤。

▊2、力量锻炼

儿童生长发育时都是先长身高,后长体重,而且他们的肌肉力量弱,极易疲劳。也就是说,身体发育以骨骼生长为主,还没有进入肌肉生长的高峰期。

如果这个时候让孩子过早进行肌肉负重的力量锻炼,一是会让孩子局部肌肉过分强壮,影响身体各部分匀称发育;二会使肌肉过早受刺激变发达,给心脏等器官造成较重的负担;另外还可能使局部肌肉僵硬,失去正常弹性。所以,父母不要让孩子从事大人常练的引体向上、俯卧撑、仰卧起坐等力量练习。如果要练习肌肉力量,从初中一、二年级开始比较合适。

▊3、长跑、负重跑

长跑属于典型的撞击运动,对人体各关节的冲击力度很高。孩子经常长跑锻炼,对关节处的骨骺发育不利。尤其是在坚硬的马路上进行冬季长跑时,对关节冲击力更大,骨骺容易出现炎症,从而影响孩子长个子。长跑也是一项心脏负荷运动,儿童过早进行长跑,会使心肌壁厚度增加,限制心腔扩张,影响心肺功能发育。另外,儿童时期体内水分占的比重相对较大,蛋白质及无机物的含量少,肌肉力量薄弱,若参加能量消耗大的长跑运动,会使营养入不敷出,妨碍正常的生长发育。

另外,捆绑着沙袋进行负重跑,孩子的跑姿容易变形,错误动作容易导致运动损伤。

▊4、扳手腕

儿童四肢各关节的关节囊比较松弛,坚固性较差,扳手腕容易发生扭伤。另外,如同拔河一样,屏气是扳手腕时的必然现象,这样会使胸腔内压力急剧上升,静脉血向心脏回流受阻,而后,静脉内滞留的大量血液会猛烈地冲入心房,对心壁产生过强的刺激。如果长时间用一臂练习扳手腕,可能造成两侧肢体发育不均衡。

▊5、极限运动

专家认为,少年儿童的体育锻炼,一要遵循儿童自身身体生长发育的规律;二要考虑儿童少年身体的解剖生理特点。孩子处于生长发育期,器官各方面还没有成熟,自然很难承受极具“挑战性”的极限运动,而且很容易造成损伤,比如超过儿童身体自身承受能力几倍的大运动量,就有可能导致儿童肌肉因长期处于极度疲劳状,造成肌肉疲劳损伤,容易留下运动损伤后遗症。

另外,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孩子,关节中的软骨还没有完全长成,长时间过度磨损膝盖软骨,日后容易形成关节炎。研究表明,儿童时期的膝盖损伤成年后患关节炎的可能性会增加三四倍。

▊6、兔子跳

在做兔子跳运动时,人体重心所承受的重量相当于自身体重的3倍,每跳一次膝盖骨所承受的冲击力相当于自身体重的三分之一,这样对骨化过程尚未完成的孩子来讲,很容易造成韧带和膝关节半月板损伤。

▊7、倒立

尽管儿童的眼压调节功能较强,但如果经常进行倒立或每次倒立时间过长,会损害眼睛对眼压的调节。

▊8、碰碰车

10岁以下儿童不宜玩碰碰车。少年儿童的肌肉、韧带、骨质和结缔组织等均未发育成熟,非常脆弱,受到强烈震动时容易造成扭伤和碰伤。

▊9、滑板车

8岁以下儿童不宜玩滑板车。儿童身体正处于发育的关键时期,如果长期玩滑板车,会出现腿部肌肉过分发达,影响身体的全面发展,甚至影响身高发育。此外,玩滑板车时腰部、膝盖、脚踝需要用力支撑身体,这些部位非常容易受伤,所以一定要做好防护,最好有父母陪护,并且找平坦宽敞的非交通区域玩耍。

▊10、小区健身器材

公共健身器材对安全要求很高。例如目前最普及的“太空漫步器”,按照其两脚间规格,明显是只适合成人使用的,而有关警示上只对运动的形式、健康禁忌做了规定,对于使用者年龄并没有特别限制。而很多青少年也把这些器材当成了玩具。目前儿童使用健身器材不当引起伤害不断增多,甚至出现了重伤、残疾的现象。据了解,小区里的健身器材原则上就是给中老年人配备的,目前还没有安装适合儿童的健身器材。

过早从事某一专项体育运动对未成年儿童也是一种伤害,其中包括:疲劳性骨折、月经失调、疲劳过度、饮食功能失调以及情感压抑等问题。针对少年儿童身体发育特点,父母可以让孩子进行跳绳、弹跳、跳皮筋、拍小皮球、踢小足球、打小篮球、游泳等体育运动,这些项目既有助于增加少年儿童的身高,又不会伤害身体。

另外,对于尚未发育成熟的儿童,一次运动时间最好不要超过一个小时,间隔十几分钟,休息一会后再运动。一天的运动量不能过大,以运动后孩子不感到疲劳为限。

中青峰泰足球俱乐部

致力于打造最具影响力的中国青少年足球俱乐部

官方网站:







































白癫风病的图片
白癜风食疗方法



转载请注明:http://www.pilaoxingguzhe.com/pzzd/307.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