疲劳性骨折

骨质疏松日丨打个喷嚏就骨折,这是人干的事


牢记使命与国同梦前几天看到一则新闻,说一位60岁左右的的阿姨,因为感冒打了一个喷医院骨科病房的常客。这话说出去没人信,但是这个情况居然真的就发生了。究其原因只能说感冒太厉害了。尤其是冬季,天冷路滑,摔个跟头骨折的基本都是中老年人。

无独有偶,五旬女子体检发现身高缩水“个头变矮”谁的问题?

52岁的杨女士是一家公司的中层,上个月单位体检后,她随手翻看自己前两年的体检报告,突然发现自己的身高变矮了,“我5年前是1.63米,怎么现在少了1厘米?”她想着可能是测量不准,也没有当回事。直到某一天摔了一跤,这一下就起不来了,事后才知道是骨质疏松症惹的祸。

可怕的骨折,可恨的骨质疏松!

A

BOUTOSTEOPOROSIS

关于骨质疏松

《中国骨密度状况调查报告》显示:骨质疏松有年轻化趋势,35岁后,骨质疏松发病率从1%上升至11%。31.9%的国民存在骨量低或骨质疏松问题,半数50岁以上的居民存在骨量异常,50岁以上女性骨质疏松患病率高达四成。骨质疏松症会使人的骨质变薄、骨量减少、骨强度下降,骨骼脆性增加,进而诱发胸闷、驼背、骨痛、骨折等。较严重者,轻微的外力,比如咳嗽、打喷嚏、搬重物时,就会发生骨折。

什么是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症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骨骼疾病、第四位常见的慢性疾病,被称为沉默的杀手,患病风险随年龄增长逐年增加。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它的主要特征是骨矿物质含量低下、骨结构破坏、骨强度降低、易发生骨折。

疼痛、驼背、身高降低和骨折是骨质疏松症的特征性表现,但有许多骨质疏松症患者在疾病早期常无明显的感觉。骨质疏松性骨折是脆性骨折,通常在日常负重、活动、弯腰和跌倒后发生。

统计显示,骨质疏松在60岁以上人群中发病率为56%,其中女性发病率高达60%至70%,而超九成骨质疏松患者会面临脆性骨折威胁。据专家获知,骨质疏松一旦上身问题很严重,尤其是更年期的女性,骨质疏松症危害远比心脑血管疾病更严重。但想做好防范其实并不难,首先必须知道骨质疏松症到底怎么回事?是骨头软了吗?那可未必!

骨质疏松即骨质疏松症,是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组骨病,骨组织有正常的钙化,钙盐与基质呈正常比例,以单位体积内骨组织量减少为特点的代谢性骨病变。骨质疏松症可发生于不同性别和任何年龄,但多见于绝经后女性和老年男性。以骨骼疼痛、易于骨折为特征。说的通俗一些,就是骨骼内的骨小梁发生严重的断裂,成骨细胞的修复速度比破骨细胞慢很多才会导致骨质疏松。临床上有“骨质兄弟不分家,疏松增生分两岔”多余的骨质跑到韧带和其他软组织,最终形成了“增生和钙化”。

病因

1.特发性(原发性)

幼年型成年型、经绝期、老年性。

2.继发性

①内分泌性皮质醇增多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肢端肥大症、性腺功能低下、糖尿病等。

②妊娠、哺乳。

③营养性蛋白质缺乏、维生素C、D缺乏、低钙饮食、酒精中毒等。

④遗传性成骨不全染色体异常。

⑤肝脏病、吸烟、酗酒等。

⑥肾脏病慢性肾炎血液透析。

⑦药物皮质类固醇、抗癫痫药、抗肿瘤药(如甲氨蝶呤)、肝素等。

⑧废用性全身性骨质疏松见于长期卧床、截瘫、太空飞行等;局部性的见于骨折后、Sudecks骨萎缩、伤后骨萎缩等。

⑨胃肠性吸收不良胃切除。

⑩类风湿性关节炎。

?肿瘤多发性骨髓瘤转移癌、单核细胞性白血病、Mast-Cell病等。?其他原因骨质减少、短暂性或迁徙性骨质疏松。

临床表现

1.疼痛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症状,以腰背痛多见,占疼痛患者中的70%~80%。疼痛沿脊柱向两侧扩散,仰卧或坐位时疼痛减轻,直立时后伸或久立、久坐时疼痛加剧,弯腰、咳嗽、大便用力时加重。一般骨量丢失12%以上时即可出现骨痛。老年骨质疏松症时,椎体压缩变形,脊柱前屈,肌肉疲劳甚至痉挛,产生疼痛。新近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亦可产生急性疼痛,相应部位的脊柱棘突可有强烈压痛及叩击痛。若压迫相应的脊神经可产生四肢放射痛、双下肢感觉运动障碍、肋间神经痛、胸骨后疼痛类似心绞痛。若压迫脊髓、马尾神经还影响膀胱、直肠功能。也就是说,骨质疏松的并发症就是骨质增生。

2.身长缩短、驼背

多在疼痛后出现。脊椎椎体前部负重量大,尤其第11、12胸椎及第3腰椎,负荷量更大,容易压缩变形,使脊椎前倾,形成驼背,随着年龄增长,骨质疏松加重,驼背曲度加大,老年人骨质疏松时椎体压缩,每椎体缩短2毫米左右,身长平均缩短3~6厘米。

3.骨折

是退行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

4.呼吸功能下降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脊椎后弯,胸廓畸形,可使肺活量和最大换气量显著减少,患者往往可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

骨质疏松的危害

以髋部骨折为例,骨折后第一年内由于各种并发症死亡率达到20-25%,存活者中50%以上会有不同程度的残疾。相关治疗和护理需要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怎样才能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是静养等待还是主动预防?

预防骨质疏松症,需要从体检开始,定期复查骨密度是一件非常有用的手段。超声波检测骨密度,安全性高,准确率高,没有副作用。

有不良行为或服用药物:有抽烟、酗酒等习惯的,血液流动和钙质的吸收都会受影响,愈合也会变慢。而像化疗类药物、激素类药物等同样也会增加骨质疏松的隐患。

部位不同:不同部位骨折,愈合时间也不同,像锁骨骨折,约需要70天愈合;肋骨骨折需30-90日;脊柱骨折需天……

而若是大腿骨、手舟骨等部位骨折,因位置特殊,则很难长回来。

严重程度:若是开放性损伤,可直接损伤骨折段附近的肌肉、血管和骨膜,骨折部位的骨头就缺少了血液供应,愈合时间也加长。骨质疏松也加重了。

专家表示,一直以来,患者只重视手术治疗,其实术后的康复训练同样重要,能提高手术疗效,否则就算骨折愈合好了,但若是肌肉萎缩、关节僵硬、活动受限严重了,也就可能变成半残疾了。

骨折后的康复治疗分为4期,每个时期都需要做好相应的养护工作:

①伤后1-2周:此时受伤部位会有肿胀、疼痛,骨折断端不稳定,因此,训练以肌肉锻炼为主,除了骨折上下关节不运动,身体其它部位保持正常活动。

②伤后2-4周:此时活动仍要限制,但需增加锻炼强度和活动范围,使患肢的功能慢慢恢复。

③伤后5-6周:加强患肢训练,使其能恢复正常活动范围,如腿骨折,可拄拐下床活动。

④6周后:此时要恢复受累关节的活动度,增加肌肉力量,使肢体更快恢复。

另外,骨骼的愈合能力、愈合程度等都需要骨密度作为参照。超声波检测提供有效信息简单方便。

对症治疗

骨质疏松症

中医将骨质疏松症划分为“骨痿”的范畴,多因肝肾精血衰少、骨失髓养,或脾胃气血不足,不能灌溉骨骼,骨失荣养所致。那么,中医是如何治疗本病的呢?

中医的治疗主要采用的是辩证分型调理的方法,主要是依据肝肾精血亏损和脾胃气血两亏两种类型予以治疗的,而值此冬季收藏季节,最宜进补调理,其中采用膏方调理是较好不过的了!

1、肝肾精血亏损型骨质疏松症

主要症状:除了腰背酸痛,容易骨折外,常常伴有下肢痿软,疲劳乏力,耳鸣耳聋,头晕眼花,苔薄,脉沉细。

2、脾胃气血两亏型骨质疏松症

主要症状:全身骨节酸痛,除容易骨折外,常伴有疲乏气短、心悸健忘,面色晄白、食欲不振,大便溏薄;舌淡,脉濡细。

以下三类是膏方调理防治骨质疏松症的最佳人群:

⑴通过双能X线骨密度检测已确诊为骨质疏松的患者;

⑵已发生过至少一次脊柱的压缩骨折或轻微暴力导致的肩部、腕部及髋部骨折的老年患者;

⑶妇女绝经后三年,自觉腰酸背痛,双胁疼痛,肢体游走性疼痛,四肢乏力,行走无力而排除其他疾病的患者。

医院提醒您,上了年纪,需要定期检查骨密度,预防骨折发生。







































白癜风在线诊室
白癜风早期发病的表现



转载请注明:http://www.pilaoxingguzhe.com/pzzd/3549.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