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天气越来越暖和,风和日丽,春暖花开,憋了一个冬天的孩子们都想撒开了欢来玩。
尽管运动很重要,但有一项户外活动必须注意安全——蹦床。
注意到这件事是因为暖暖兴趣班的一个孩子两周前没有来。起初,以为他生病了。打电话问候了一下,才知道他玩蹦床时出了意外,骨折了。
当时,许多小朋友在蹦床上玩耍,一个六七岁的孩子跳得很猛,把他震得摔倒了,孩子几次试着挣扎着站起来,但突然感到一阵剧痛,然后就站不起来。
医生在检查后诊断为“股骨远端骨骺损伤”,需要手术治疗。骨折可以愈合,但最令人担忧的是,儿童骨折在这部位发育畸形的风险极高!一旦出现畸形,要重复正畸治疗。在这一生中,恐怕都要和这条腿的健康状况纠结不清了……听得暖妈心疼又惋惜。
也许你认为这是小题大做,跳蹦床而已,再说还有防护网。能出什么大问题?事实上,这是个概率问题,摊上了就是百分之百中招,而且后果往往比我们想象的更严重。
此外,蹦床反弹的冲击力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说“高风险运动”并没有被夸大。暖妈去年读了一篇类似的报道:有个5岁的女孩,在大人弹跳的冲击下,完全不能动弹不了。
监控显示,当事故发生时,一个穿黑色衣服的女子走到其中一个跳床上,开始跳起来。突然,孩子跑到她身后,打算经过,但当孩子一上跳床,就被弹起来,半个身子窝着侧翻倒地,一下就动不了。医生诊断是:右股骨下段骨折,需要手术治疗。
另一起事故:广东省深圳市的一个游乐园里,很多孩子在玩蹦床时,其中一个两岁的孩子跳起来摔倒在蹦床上,哭了起来,医院。诊断为手部骨折。
听完以上悲剧,如果大家认为孩子玩蹦床,只要避开人,自己跳,那就好了,但事实上这是错误的……
年,成都的一位母亲带着她两岁半的女儿佳佳在充气蹦床上玩耍。五元钱玩儿一个下午。省钱省事儿轻松看孩子,结果,佳佳从下午4点玩儿到晚上8点,跳着跳着就趴在地上不动了。
妈妈以为是女儿玩腻了,所以起不来,结果抱着,感觉左腿内侧的骨头已经松了,到医院拍片显示:孩子的左腿股骨干螺旋形骨折。蹦床跳了四个小时,佳佳把自己的腿跳断了!
为什么都是蹦床惹的祸?
为什么我们的孩子在蹦床上就这么“弱不禁风”?
甚至还有未经受任何外界撞击,自己就能骨折的事例发生?
以后孩子还能愉快地玩蹦床吗?
为此,暖妈特地请教医院骨科徐博士,了解到:
、儿童的骨头强度低于韧带、关节囊,一般暴力都会首先释放在骨骼上,所以相对于成人来说,不需要太多暴力就会导致儿童骨折。例如:踩空台阶,或踩在坑里,或者摔跟头导致手撑地,都会导致儿童不同部位的骨折。2、不一定需要意外的撞击,光靠自身的体重和加速度,就会产生相当于数倍体重甚至更强的力量。尤其是当孩子跳得时间长、太累、无法控制自己的身体、落地姿势出现问题时,他们容易骨折,如螺旋形骨折。
那么蹦床意外伤害,伤及哪里相对来说更为常见呢?暖妈检查了美国的数据。
根据美国儿科学会的数据,在年至年期间,美国每年平均有例蹦床损伤紧急病例,其中儿童是高风险人群。在蹦床乐园里,最常见的是下肢扭伤和骨折,但是6岁以下的儿童有不同的情况:
跟大童以及成人相比,6岁以下的孩子更容易发生骨折!
6岁以下儿童中,骨折占47.8%;6-7岁儿童中,骨折占33.5%;成人中,骨折占7.5%。更直截了当地说,如果学龄前儿童受到蹦床的伤害,一半后果将是直接骨折!
至于身体最脆弱的部位,有统计数据显示,无论是在游乐园还是在家里,蹦床在以下部位最容易受伤:
首先是下肢(脚趾、脚底、脚踝、腿、膝盖、臀部)。
接下来是上肢(手指、手腕、肘部、手臂、锁骨、肩膀)。
接下来是头部(头、眼、脸、嘴、耳)。
在不同的场所进行蹦床运动,比较不同部位受伤的概率。左边是蹦床公园,右边是家里的蹦床游戏。
不管是在哪里玩,显而易见,下肢的受伤风险都是最高的。因为跳高引起的高度或速度,以及由此引起的下肢压力的增加,都会降低下肢的安全指数。
因此,暖妈认为,对于蹦床来说,6岁以下的孩子应不应该玩,玩到什么程度,还是要根据游乐场的环境,以及孩子的身体状况,做出综合判断。总之,如果他们想玩,就必须先安全,父母要全程看护。
这些玩蹦床时遇到的坑你都知道吗?
然而,除了儿童发育的不完善(骨骼硬度、平衡力等),暖妈认为游乐场的潜在安全隐患必须被提及。
据《北京晨报》年报道,很多受欢迎的儿童乐园都处于“三无”监管盲区,安全监督局、体育局和质量监督局都表示,不属于自己的管理范围。我国对大型游乐场有明确的管理规定和建设标准,但《公共场所管理规定》未对室内儿童游乐场的有关表述和设施安全标准作出规定。一旦出现危险,消费者权益保护的风险就很高。
儿童游乐场哪些安全标准不达标?不用国家相关部门调查,就暖妈日常带娃玩儿的经验,一口气就能摆列出一堆:
.低准入门槛,无人员数量和年龄限制
蹦床和其他娱乐设施混在一起。孩子们可以随时上下走动。扎堆的时候,孩子们蹦着躺着乱作一团。
和很多人一起玩蹦床是很危险的,因为一旦摔倒,在别人的弹跳作用下,跌倒不仅不能控制自己的身体,还会被高高抛起。
湖北电视台曾做过一个在蹦床上摔倒后尝试爬起的实验,实验员摔倒后几经挣扎却完全爬不起来,还差点被另一位实验员踩到。
看到这也许你会说,其他孩子眼瞎吗?有人摔倒不会避开?接下来再看另一个实验,实验者用气球代替摔倒的孩子,蹦床时能够做到完全避免不踩破气球吗?
注意,做实验的还是自我把控力很好的成年男性。虽然实验员也在努力避开气球了,但玩了两分钟就踩破了两个!这是因为人在弹跳的状态下,尤其是跳得很高的时候,重心难以控制,也就很难控制自己的落脚点。
成人尚且如此,孩子们,就靠谱了?
2.无时间限制
现在很多游乐园的门票销售,为了吸引家,经常推出一天的畅游票,而且销售很火爆,其实这样的游戏对于孩子来说是非常危险的。特别是在游乐场有蹦床等游乐设施的情况下,正如徐医生之前介绍的那样,儿童蹦床跳得太久,在过度疲劳的情况下,身体的控制力减弱,容易发生危险,除了各种磕碰和瘀伤外,严重的还会导致骨折和瘫痪。
3.设备维护不足
蹦床架上,防护网啊,商家多久维护一次,都没有办法核实。但我们经常看到的是即将断裂的铁丝,无法关闭的旧蹦床门……
4.日常监督不到位
一些游乐园会提醒你在进入前购买一双防滑袜子,而其他的则没有门槛。把人放进去后,工作人员就不会再出现了,甚至连有的孩子在场内随意拖动保护垫都不管。
顺便科普一下,大多数防滑袜子是脚底加点硅胶,以达到跳跃中加大摩擦的作用,所以一些专业蹦床乐园需要玩家必须穿,不仅是为了挣那一二十的袜子钱,也是出于安全考虑。
但市场上这类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穿戴防滑袜时,要注意:
?选择吸汗透气的全棉材质;
?必须要适合宝宝脚掌大小,太大或太小,运动中感觉不舒适,穿了还不如不穿;
?最好光脚穿防滑袜。如果里面还有一层袜子,防滑袜反而容易因为摩擦力不够而脱落;
其实暖妈并不反对孩子玩蹦床,暖暖就特别喜欢玩蹦床。
只是要让孩子玩得安全又开心,更大程度上还是要靠家长选择靠谱的游乐场馆,一定要去除侥幸心理,时刻做好看护。
我周末带暖暖玩蹦床的时候,会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①如果游乐场有一人一个蹦床的安排,优先选择这种场所(一些大型的“蹦床公园”是这样要求的,但价格会比较高);
②如果不能做到一人一个蹦床,尽量选人少的,一旦进入的人多,或者有与他年龄相差较大的孩子进入,我会把他带离蹦床;
③有条件的话尽量让他穿防滑袜套;
④一次玩不要超过0分钟,0分钟后休息一会儿再继续玩。
鼻涕猴说说
随着天气变暖,户外活动增多了,各种安全事故也开始增多了,希望大家多注意一些外出玩需要规避的风险,希望各位的宝贝们都平平安安、健健康康长大。关于游乐场,还有什么其他安全提示,也欢迎大家留言出招!
推荐阅读纵然母亲是武则天般的吸血鬼,日本名导北野武也放不下这母爱!别再给孩子物质奖励了,要孩子做某件事,这样奖励更有效家庭教育
主流教育媒体深度影响教育生活
商务合作/投稿荐文
加,(危虎)
白癜风的初期图片白癜风的发病年龄
转载请注明:http://www.pilaoxingguzhe.com/pzzd/36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