疲劳性骨折

返校上课,这种运动方式容易导致应力性骨折


中科获平安医院殊荣 http://www.bdf999.org/m/

近日据《潇湘晨报》报医院在3天内接诊了多名“应力性骨折”的初三学生

随着疫情形势逐渐好转,学生们基本已返校,我院骨外一科副主任医师许国华提醒,由于疫情期间欠缺运动,学生们的身体机能和肌肉强度会有所下降。返校后,运动要注意循序渐进,切不可盲目从高强度运动开始。一旦出现特定部位的疼痛,尤其是活动后更明显,就要及时就医。

本期医学指导

许国华,骨外科副主任医师,南方医科大学医学硕士,广东省医学会创伤骨科学分会青年委员,广东省医学会粤港澳大湾区创伤骨科联盟成员,擅长骨科疾病的诊治,尤其在创伤骨科、手外科、显微外科有丰富临床经验。

许国华说,近来长沙接诊的应力性骨折病人都有一个共同点,都是14—15岁的青少年。

15岁的罗同学,因“右膝关节肿痛,加重1天”入院,在行膝关节磁共振成像检查时,发现“右侧股骨下段骨折并广泛骨髓水肿”。该院医生通过仔细询问,了解到这名新近返校的初三学生,因邻近中考需要参加体育考试,每天都进行了一定强度的体育训练,最近几天出现膝关节疼痛,并明显加重,于是罗医院就诊。

无独有偶,接着又有3名同学陆续到该院就诊,他们的情况与罗同学完全一样,都是在学校进行跑步等体育锻炼后出现不适,膝关节疼痛加重后就诊。经磁共振成像检查,被诊断为“应力性骨折”。

究竟什么是应力性骨折?许国华副主任医师介绍,应力性骨折又称“疲劳性骨折”,是一种体力活动安排不当,局部过劳引起的骨损伤。它不同于由一次暴力引起的骨折,往往是由低于强度极限的应力反复持久地作用于骨骼,引起局部骨质的累积性微损伤,最终导致的一种特殊类型的骨折。

学生突然剧烈运动易导致应力性骨折

应力性骨折多发生于身体承重的部位,而且多数好发于特定人群,如以足部承重较多的运动员、入伍新兵及舞蹈演员等。在应力性骨折的初始阶段,患者几乎不会注意到与相关的疼痛,但疼痛往往会逐渐加剧。某些情况下甚至疼痛部位会出现肿胀。“局部训练负荷过大或强度增加太快也容易导致应力性骨折。”许国华指出,近期学生返校后,突然增大的运动量让这些骨密度、强度、刚度并未发育完全的青少年们“不堪重负”,容易导致应力性骨折的发生。许国华介绍,肌肉的特点是“用进废退”。长时间不锻炼容易导致肌肉萎缩,力量下降,出现应力性骨折。除了与本身体质(如骨的矿物质和弹性异常、骨质疏松)、技术动作错误等因素有关外,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肌肉强度”减退。此外,长时间运动量减少也会使人的心肺功能下降,无论是肢体活动能力还是心肺耐受力都大不如前。很多许久不运动的人刚恢复锻炼就很容易发生各种“翻车”事故,比如跑步当中肌肉拉伤、关节扭伤、韧带或软骨损伤等。

疫情过后运动如何避免损伤?

疫情打断了许多人的运动计划,那疫情过后怎样运动才能避免损伤呢?

许国华提醒,锻炼身体需要循序渐进。要根据自身情况制定科学的训练计划,不能马上进行高强度的运动,比如马拉松、足球篮球比赛等极限或者对抗激烈的运动。锻炼身体可从低强度的有氧运动开始,如散步、慢跑等,也可选择娱乐性球类运动,如乒乓球、羽毛球等。

“运动前,结合自身实际做好热身,增强肌肉的活力和适应性,使肌肉能够收缩协调,以发挥对骨的缓冲和减震保护作用;运动中,切忌突然过猛,要循序渐进,正确发力,避免错误性、损伤性动作及姿势;运动后,注意放松肌肉,运动量大者,每天要摄入充足的营养,补充体力消耗的热量和水分,可适当补充钙和维生素D。”许国华说道。他强调,运动锻炼一定要量力而行、循序渐进,立即放飞自我“报复性运动”,超出能力范围的运动将适得其反。如果运动时,发觉局部有痛感,或疼痛持续加重,或突然发生剧痛,应立即停止训练,医院,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来源:江门日报整理:陈升曾冬怡审核:赵鹏洲

编辑:宣教中心

省级“巾帼文明岗”揭晓,来认识我院优秀的她往神兽已归位!家长们,送您几招孩子的防护宝典~期做好引路人

临床带教我们是认真的!精庆“六一”助成长

我院为孩子们送上“特别”的儿童节礼物选

获取更多健康资讯

定期更新敬请


转载请注明:http://www.pilaoxingguzhe.com/pzzd/4170.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