疲劳性骨折

宅太久没动过,孩子应该这样开始运动he


眼下,大部分中小学生已经返校复课,长达4个月的“寒假”结束,开心?兴奋?激动?可能还有一些挫折。因为有些平时活蹦乱跳的学生,一上体育课竟然骨折了!复课后,学生为什么容易受伤?长期不运动之后,如何正确恢复锻炼?培养小朋友良好的运动习惯,家长应该怎么做?《健康FUN》请来中医院骨外科副主任医师宋斌教授为我们释疑解惑,教我们科学运动!

什么是“应力性骨折”?

宋主任:应力性骨折又称疲劳性骨折,通常是指持续外力或者长期积累损伤造成应力集中在骨的某个区域,超过极限强度时造成的骨折,应力性骨折多发生于身体承重部位,如小腿胫腓骨和足部(跟骨、足舟骨、跖骨),因为这些部位在我们运动中的负荷最大。

青少年在开学后突然增大了运动强度,运动的方式也相对比较单一,主要是以跑步为主,而这种反复高强度的运动,就容易造成应力集中在一个部位,因此就容易出现应力性骨折。

运动损伤如何科学处理?

宋主任:目前针对急性运动损伤通常采用的原则是“RICE”原则。

R:是英文REST的缩写,是受伤后应立即停止运动,制动休息,防止重复损伤和加重损伤。

I:是英文ICE的缩写,意思是冰敷。冰敷在运动损伤的初期非常关键。冰敷可以促进使血管收缩,减轻炎症反应,促进止血。

C:是英文COMPRESSION的英文缩写,意思是加压包扎。冰敷过后患处要及时加压包扎,控制伤部运动,避免重复受伤动作,减少出血和渗出。

E:是英文ELEVASION的英文缩写,意思是抬高患部,也是要达到减少出血和渗出的目的。

以上四个步骤是任何部位的急性损伤普遍适用的处理原则,但是对于每一种运动损伤都需要认真地进行个性化的评估和治疗。除了这些处理外,应该把伤者尽快送到专业的医疗机构运动医学科就诊,并由专业运动康复师全程参与治疗,这点非常重要。

如何避免运动损伤?

宋主任:首先是掌握科学的运动方法,每一种运动都有一些标准的动作或者推荐的运动方式,这些需要我们去多学习,掌握运动中的技巧;

其次是在恢复运动时把握好运动的强度和节奏,需要循序渐进地增强运动强度,不能一蹴而就;

还有就是要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包括运动前的准备,运动中的节奏把握和强度控制、运动后的拉伸放松等,这样才能有效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

专家介绍

宋斌中医院骨外科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广东省医学会运动医学分会基础学组副组长、青年委员会副组长;广东省医师协会运动医学医师分会委员兼秘书,青年医师专业组副组长;粤港澳大湾区运动医学医师联盟委员及秘书。

《健康FUN》特别策划:

开学健康锦囊

邀请各个领域的权威专家,为家长学生,准备开学健康锦囊。从复学心理,戒除“网瘾”,到营养科普,健脑科学,再到专家传授运动技巧,最后还有抗疫英雄,为大家奉上爱国爱家有担当的思政大讲堂!广州新闻频道,一连5晚,为大家送上学生健康大餐!

《健康FUN》节目简介

创办逾十年,全国品牌健康栏目,广州市属媒体优秀品牌栏目。主持人与医生、专家、学者、围绕公共卫生、医疗科技、健康产业、资讯热点、养生科普等方面,展开交流互动,观点碰撞。让医学变简单,传递健康正能量。

电视播出:周一至周五20:15广州新闻频道

新媒体分发:花城+、花城FM、新闻日日睇


转载请注明:http://www.pilaoxingguzhe.com/pzzd/5201.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