疲劳性骨折

朱建华一强者持续性自律,弱者间歇性自


朱建华

强者持续自律

弱者间歇自虐

男神即将上线,请做好准备!

闫海洋

哈哈代表迷弟迷妹采访你

朱建华

哈哈好

闫海洋

大家都知道体育特长生的路其实是一条很辛苦、很漫长的路。之前和你交流,得知你初三开始走上这条极具挑战的道路。你戏称“我就是对英语比较头疼才去练体育……”而且你走上这条道路也是充满了各种机缘巧合,那么可以详细的分享一下是什么促使你下定决心走上这条路以及考虑抉择的过程吗?

朱建华

哈哈,首先特别感谢咱们青藤田径社同学的采访!

事情是这样的:我是从年的春天开始走上体育特长生的道路,到现在已经六年了。其实走体育特长生这条道路的原因很简单:

其一是我在山东上中学的时候,在学习成绩上存在特别严重的偏科现象,就像我之前说的英语一直都特别差,而且是属于都没有开窍过的那种。这样就导致我整体的文化课成绩很难提高上去。你也知道在山东这种中考、高考升学压力都特别大的地方,没有过硬的学习成绩,很难实现一些未来的想法。中考和高考是极其残酷的。看着身边学习成绩很好的高年级的哥哥姐姐,最后也很难考上自己心仪的大学。然后返观自己,试想这样下去,自己同样也很难,所以初步萌生了另辟蹊径的念头。

至于第二个原因就是,在年的春天,县里开运动会,因为学校没有高水平运动队的存在,而平常在学校里,我又对体育运动特别的积极,所以体育老师就让我代表学校去参加县运动会。我当然也欣然应允。当时参加的是米和米,两项都拿到了第一名。其中米虽然没有经过专项训练,但跑到了4分17秒,还差两秒达到国家二级运动员的标准。当时正好被很多体育老师们看到,觉得我是一个可造之材。在跑完之后就有老师向我表达了可以在体育这条路上尝试一下的想法。

当时我觉得这也是一个机会,更重要的是当时也是真的热爱运动,常常饭都不吃,就跑去打篮球。而且因为平常上课学习,一直也压抑着对体育运动的热爱,所以想给自己一个机会。就这样一推一引的情况下,我和父母说了我的想法,他们看我对此很坚定,于是全力支持我。

后来在家人和老师的帮助下,我得到了一个到北京清华大学附属中学的马约翰班体育特长班试训的机会,遇到了一位改变我命运的老师和教练,这才让我得以开始我的追寻之旅。我春天去的北京,到了暑假完成试训,开始入校学习和训练。

(注:清华大学附属中学马约翰体育特长班为全国知名体育特长班,是中国体教结合成功的典范和校园体育的全国领军者。)

闫海洋

米米被公认为对普通人“最难跑的项目”,该项目优秀的运动员必须具备出色的有氧、无氧能力。可以分享一下为什么在众多项目中,你选择了m吗?

朱建华

对,是这样的,米和米对于普通人来说还是非常艰难的,而且相较于其他项目,其要求也确实相对较高。米是一个综合性特别强的项目,它要求运动员兼具有氧的耐力,有无氧的速度,还有特别强的速度耐力,对于乳酸的耐受力也要求的非常高,可以说比较考验人的意志。

我一开始是同时练的米和米两个项目。因为开始训练的比较晚,训练的时间比较短,所以只能靠拼。因为我身材比较瘦高的缘故和技术的一些特点,比较适合跑米,再加上教练的训练手段和本人对米的情结,使得我米成绩相对更好一些。

而且当时年少,也比较简单的认为,田径应该是众多运动项目中,很枯燥单调的运动,?如果能在这么单调和枯燥的运动中,选择一个更让人难受的项目,感觉自己更有魄力,也感觉米运动员特别酷,算是年少无知吧,哈哈哈,这样就自然而然的选择了米这个项目作为我的主项。

闫海洋

可以和我们分享一下你平时的基础训练内容,以及赛前的专项训练计划吗?

朱建华

我平常的基本训练内容涵盖的相对多一些。简单来说,就是每周都会安排一定公里数的有氧跑步,相对路程较长、时间较久。还有无氧绝对速度的训练,这个通常是通过做力量训练和跑专项速度来达到效果。

更重要的是,进行有关速度耐力的混氧训练,以此来提高肌肉的乳酸耐受力和心肺功能,这个主要是通过变速跑和专项段落跑来达到训练的目的和效果。最后还要安排结合有关身体素质的力量训练。

每周除周日全休之外,都要进行训练。这是一周的基本训练思路。至于到了赛前,主要是通过减少训练量,提高训练强度,向米专项进行靠拢,使得身体达到一个兴奋的比赛状态。

闫海洋

在今年一月份云贵高原的训练中,你疲劳性骨折,那之后对你来说应该是一段低迷的日子。但姚老师说你一直没有负面情绪,而是默默接受这一切,在受伤的日子里做一些例如骑自行车的替代性训练,三个月之后复出,在预赛中跑出1分55秒的好成绩……

这一切我们都看在眼里并默默祝福着你,在决赛的赛场上心疼着你……

那么,这段时间的内心感受怎么样?是真的非常乐观,还是心里有一定的负担,但将那些负面情绪一个人埋在心底,对外依然表现出无比的坚强呢?

(这段时间你应该印象深刻,畅所欲言一番吧,这里不限于回答问题)

朱建华

对,是寒假在云南集训的时候,因为没有把控好自己的训练的量和强度,在训练中疲劳性骨折了。怎么说呢,就像之前一直相信和安慰我很久的一句话叫: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既然发生了也只能去积极的接受。毕竟好的、坏的都是经历。但是当时拄了一个月的拐杖还是挺不方便的。

骨折当天是大年三十,年最后一次训练课,当时也比较兴奋,毕竟练完就能过年,而且那段时间也很不顺利,希望年有个好的结束,来迎接一下年。结果没有把控好,又犯了老毛病,又傻拼了。当跑到第12-14公里的时候,脚已经疼到,只能瘸着跑,我以为只是简单的肿痛,当时就用凉水管浇了半个小时。虽然还疼,但没把它当回事。当天晚上还开开心心地过年了。但是第二天的时候走路就一直有点疼,瘸着走路,但还是没把它当回事儿,毕竟之前有过类似的情况,感觉再休息一天就能好了。

就这样,三天之后感觉越来越严重了,医院拍了一个X光片,大夫跟我说骨折了,让我停止训练进行治疗,给我打上石膏,我也拥有了人生第一副拐杖。当时我听到这个结果还是挺不知所措的,只是觉得不应该这样……但是没有什么应该不应该的,就这样发生了,当时心情挺失落的。不过和之前的一些经历比这起来,这个算不上什么,只不过感觉又要耽误我时间了,又要重新开始,还有就是第一次骨折没什么经验,哈哈哈……

其实当时简单就认为,休息一段时间就可以了,虽然大夫让拄三个月的拐杖,但运动员听大夫的话的话就不叫运动员了,哈哈哈。拄了一个月的拐杖后,因为要去外地,完成已经报名且重要的职业赛。于是自己自己也没管大夫说的,就把石膏拆了,把拐杖给扔了。然后就这样跑完了两场比赛,也不能叫跑,因为速度只比走快一些,哈哈哈,当时我就特别感谢赛场里的裁判,一直在默默的等我跑完。三个月还是过得挺慢的,虽然每天可以在健身房蹬自行车,和做一些其他能做的力量训练,有训练可以专注的话,所以就显得没那么空虚,只不过偶尔在晚上感觉还是有点儿失落。

至于首都高等学校运动会前的恢复训练,是从5月1号开始,慢慢地进行试探性的训练,一点点的提高强度,我也就在赛前跑了几次专项的强度课就参加比赛了,对于当时取得好的比赛结果我也很意外。感觉打上绷带之后,脚就没有感觉了,只是尽全力的跑,在没有进行系统的训练的情况下,跑到这样的成绩,还是挺让人开心的。连教练也比较意外,我觉得算是回光返照吧,哈哈哈。

怎么说呢,我有一面是挺外向开朗的,但人都是立体的,是多面的,对于一些事情我还是比较内向。这事也没跟爸妈说,感觉让他们知道了也只能白担心,自己失落的情感,一般不怎么表现出来,别人没义务跟你一起承担你的伤心,而且我也不希望别人为我而愁眉苦脸,哈哈哈。不过真的特别感谢,在之前和现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关心我、帮助我、依然相信我的朋友和老师和教练,真的很感谢。

对于一些事情和结果,其实不管接受不接受,自己都已经习惯了这种失望和再开始的过程,而且依然年轻,相信自己还有机会,也愿意给自己时间和机会,再去尝试。

闫海洋

伤病对一个运动员来说是最大的敌人,但同时又无法避免。你觉得在养伤期间应该保持一种怎样的心态和训练?

朱建华

伤病是运动员生活的一部分,虽然可以预防,但是也很难避免。既然选择了这个项目,我觉得就应该接受她的全部,在享受快乐的同时,也要和她一起共度悲伤。积极的、慢慢的试着去接受,总会一点点变好的。但同时也要注意调节的方法,比如说受伤期间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自己的学习上,做点自己喜欢的其他事情,来转移一下注意力,当然信念要坚定,哈哈哈。

意犹未尽?更多精彩,敬请期待!

文稿:闫海洋

编辑:李雨檑花信

审核:书辰花信

特别鸣谢:朱建华

点击“阅读原文”详细了解北理青藤田径社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pilaoxingguzhe.com/pzjc/9682.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