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疲劳性骨折 > 疲劳骨折术后 > 孩子不自律是本能,父母让他自律是本事
当前位置: 疲劳性骨折 > 疲劳骨折术后 > 孩子不自律是本能,父母让他自律是本事
最近被一个8岁的小男孩圈粉了。
他是一名小学生,每天坚持六点半起床洗漱,然后晨读,目前已经坚持了天了。
一开始,孩子也坚持不下来,但是妈妈每天提醒他、监督他,他就慢慢养成了习惯。以前孩子也特别喜欢看电视,妈妈就自己拿着书看,给孩子做榜样。
后来在家庭氛围的影响下,孩子慢慢就爱上了看书,一年级以后家里电视就没开过。
每天中午回来,孩子就窝在沙发上自己阅读,有时候看哭了,有时候看笑了。
他还会拿着书本追着妈妈说:“这本书特别好看,妈妈你也看看呀。”
心理学家塞德兹说:
“人如陶瓷,小时候会形成一生的雏形。”
每一个孩子生来都是贪图享乐、追求安逸的,尤其是在学习过程中,孩子习惯畏难、总想放弃,但父母决不能听之任之。
自律的孩子不是天生的,而在于父母后天的培养。
家长不在后面推
孩子永远不会自己主动学
有一位爸爸,曾偷偷拍下了孩子写作业的全过程。
一会推推门,一会点点墙,走神、发呆、上厕所,各种搞小动作,就是不写作业。
孩子的出现不仅会让一个家庭感觉到快乐,很多时候还会让他们感觉到辛苦,比如如何教育孩子就是一个困扰很多家长的问题。教育孩子,不是说从上学才开始,真正的教育是从出生的时候开始的,从孩子的行为开始教起,这样才能够让孩子成长地更好。
一、孩子有哪些成长的关键期
1.感官发育关键期
这指的是孩子在未满一岁的时候经历的关于听觉、视觉、味觉、嗅觉、触觉各方面的敏感期,孩子在长大的过程中,会开始学会用自己的感官来了解世界,了解事物。
2.动作发展关键期
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势必要经历抬头、翻身、学坐、学爬、学走路的阶段,许多孩子在不满一岁的时候就已经学会这些动作了。
3.语言发展关键期
每个孩子开始说话的时间都不同,有早有迟。通常,语言的发展到了幼儿阶段会进步的很快,爸爸妈妈日常生活中要和孩子多说话,让孩子的语言能力得到锻炼。
4.细节事物敏感期
幼儿时期的孩子,会经常注意事物的细节,他们可以通过对小事物的仔细观察而明白很多的事情。
5.生活习惯敏感期
1-3岁的小孩子,爸爸妈妈就要开始着手培养孩子的习惯了,同时要让孩子学会自己动手动脑。
6.日常规范敏感期
2-4岁的孩子是学习日常礼仪和生活规范的关键期,爸爸妈妈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
7.读书识字敏感期
3岁开始,孩子就可以开始学习了,爸爸妈妈可以让孩子通过涂鸦、看图、识字、画画、写字等途径来获得知识。
二、家长该为孩子做什么
1.陪伴
爸爸妈妈要好好利用孩子的每一个成长关键期、敏感期,让孩子更好地成长。
2.沟通
平时多和孩子沟通交流,在孩子遇到问题的时候,让孩子试着自己解决。
3.收放有度
当孩子要学习新的动作、新的知识的时候,爸爸妈妈要让孩子自己学习,要学会放手。如果爸爸妈妈一直保护着孩子,孩子就会失去了学习的机会,这样对孩子反而不好。当然这放手也不是一味地放手,要适度。
爸爸妈妈要好好利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这几个时期,让孩子能够更好地成长。
在孩子跟同龄的小伙伴一起玩耍的时候,一些妈妈总是会把自己的孩子和别的孩子进行比较。如果发现自己的孩子不如其他孩子健壮的话,就会有些担心,想要好好给孩子补补。但是想要让宝宝变得更强壮,只有我们采取的方法要得当才能达到效果。
平时要运动
多做运动,能够增加宝宝的体抗力。对宝宝来说,最好是能够每天坚持两个小时,不用一下子完成,只要空的时候锻炼一下就好了。
如果打算去户外锻炼的话,要注意时间的选择,夏天的时候比较适合,这样到了冬天的时候,抵抗力就上去了。还有,冬天太阳好的时候,可以让孩子晒晒太阳,这样子可以补钙。
有一个良好的作息
宝宝晚上睡好了,白天才会有充足的精力,这样才可以更好的成长,所以爸爸妈妈要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作息习惯。白天多和宝宝进行一些交流,让宝宝在爱中长大。
饮食上要注意
对于宝宝来说,最好的饮食就是妈妈的母乳了。要是可以的话,最好是能够选择母乳喂养。母乳喂养一来能够让宝宝获得均衡的营养,二来还能够让宝宝有更大的抵抗力。在宝宝4-6个月的时候就可以给宝宝添加一些辅食了,接着慢慢减少喂母乳的次数,做好过度。
疫苗及时打
妈妈一定要根据国家的免疫程序进行,要按照规定带宝宝去注射疫苗。宝宝要注射的疫苗具体有卡介苗1针、乙肝疫苗3针、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3次、百白破疫苗3针、流脑2针、麻疹疫苗1针、乙脑1针。生活中要经常通风,如果有人生病的话,一定不能够让宝宝接触。
每个孩子都有他们的生长速度,所以爸爸妈妈也不用太担心。只要做好了以上几点,你的孩子会健康成长的。
什么明明爸爸妈妈都很高,但是孩子却总是长不高呢?这个问题困扰着很多的爸爸妈妈。如果你们家也出现了这个问题的话,不要太担心,孩子不是生病了,也不是身体出现了问题。孩子发育的节奏是不一样的,爸爸妈妈要做的就是合理调整饮食,这样就可以让孩子变成“大高个”。
多运动
大部分的运动员都是比较高的:林丹1米78,刘翔1米89,孙杨1米98等等,如果经常进行有氧运动,自然能长得高。因此,要多带着孩子去户外进行一些锻炼,比方说慢跑,踢球,跳健身操等等。
饮食控制
一些宝宝已经满两岁了,但是仍然在吃母乳,这就是错误的饮食习惯,营养不够,孩子肯定长不高。所以,爸爸妈妈要调整幼儿的饮食,要慢慢地给孩子添加辅食。
医院检查
如果你发现,孩子真的是一直比同龄人矮,而且要矮很多的话,最好是能够医院检查一下。因为一些孩子就是由于某种疾病导致发育停止,所以,需要额外使用生长激素来刺激生长。
宝宝在1岁之后开始有了独立意识,什么事都希望自己做,同时开始把注意力集中在语言上。爸爸妈妈要抓住这一大好时机,帮宝宝学习语言。
1、宝宝的成长速度
宝宝到了一岁半,身高体重较之前又有所增加,出牙数为10~16颗。爸爸妈妈要注意的是,任何时候都会有50%的宝宝的成长指数高于正常值或低于正常值,而刚好处于平均数值范围的则很少。所以,爸爸妈妈不必非以平均值来衡量自己宝宝健康与否,这些数值仅是参考。
2、走路的进步
这一时期是宝宝的“运动时代”,是宝宝吸收性思维和各种知觉发展的敏感期,器官协调、肌肉发展和对物品发生兴趣的敏感期。
因为活动能力的提高,此时大多数的宝宝都能独立行走了。而且更加好动,走路更稳,可以向后退,动作也协调了很多,但一般还不会跑。而且现在宝宝也能自己观察路线和道路情况,避开障碍,不像原来那么“没头没脑”地乱闯,那么容易摔跤了。
3、学习跑步
这个月里,宝宝能够双脚离地原地起跳,还会渐渐学习跑步。但是宝宝小跑起来不会减速停止,还需要爸爸妈妈的帮助。
对于不敢跑步的宝宝,可能是因为之前摔过,宝宝在跑步的时候容易因头重脚轻,跑步时头伸向前,脚步没有跟上而导致摔倒。因此爸爸妈妈要注意让宝宝在跑步的时候避免这些,比如可以在宝宝跑步时喊口号“抬头、挺胸、站住”等。
宝宝的身高与父母的遗传有着很大的关系,当然除了遗传之外,后天因素对于宝宝的身高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而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宝宝来说,要做适合那个阶段的运动,才能够顺利长高。
1、六个月以下
六个月以下的宝宝因为四肢的力量还比较差,所以没有办法做幅度比较大的运动。这个时候爸爸妈妈可以帮助宝宝做一些婴儿操,进行简单的翻身运动,促进宝宝身体发育。
2、七到十二个月
这个阶段的宝宝会慢慢开始掌握爬行,爸爸妈妈可以用玩具和手势来引导宝宝进行爬行。在宝宝爬行的时候,建议准备柔软的衣服,但注意不要穿太多以免影响宝宝的运动。
3、一到两岁
此时宝宝已经慢慢学会走路了,可以引导宝宝进行站立和下蹲的练习了。爸爸妈妈还可以和宝宝一起玩找东西的游戏,慢慢教会宝宝跑和跳。
4、两到三岁
宝宝这个时候已经可以独立行走了,在运动的时候爸爸妈妈要注意运动的时间不要太长。因为跑跳会对宝宝的膝关节造成比较大的影响,所以要穿上有弹性的鞋袜来保护关节。
5、四岁以上
四岁以上宝宝的运动能力已经比较强了,可以将运动和游戏进行结合,增加宝宝运动的乐趣和运动的协调能力。一些比较常见的运动,比如游泳、跳绳等都比较适合宝宝。
运动能够刺激身体生长激素的分泌,促进宝宝骨骼的发育,数据显示,经常锻炼的宝宝比不锻炼的宝宝会平均高上4-8cm。但要注意不是所有运动都会帮助宝宝长高,不合适的运动反而会使宝宝健康受损。
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发育特点,选择不同的运动方式是爸爸妈妈的重要责任。需要注意的是,爸爸妈妈要控制好宝宝运动的量和时间,最好运动时间不要超过两个小时。否则宝宝会容易感觉到疲劳,这样反而会影响到宝宝的生长发育。
上下滑动布局工具条上可以设置滑动高度
设置滑动序列:选中里面一项,再点击左边模板/收藏/图片,会插入到选中内容的后面。也可以直接用拖动来插入内容和调整顺序。
整整9分钟的时间,孩子真正花在作业上的时间,却只有2分多钟。
许多父母纷纷感叹:“仿佛看到了自己家孩子。”
是啊,这个孩子暴露的,其实是无数个孩子的通病。
他们自律性差,自主学习的能力低,一旦缺少父母的监督和管教,很容易管不住自己。
微博曾有一项关于“中小学生如何过假期”的投票,结果显示:80%的孩子选择用睡觉、吃饭、打游戏来填满生活。
懒惰是人的天性,孩子也不例外。
有研究证明,孩子6岁之前,大脑前额皮质发育不成熟,学习动机尚不明确,自控力也非常弱。
《清华学霸教子经》里有这样一句话:
“父母要明白,孩子小时候缺乏自制力,对学习等艰苦的事情,不主动是常态,主动是非常态。”
所以他懒得读书、拖拖拉拉不想写作业都再正常不过了。
如果这个时候,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责任人”,选择撒手不管,孩子只会越来越肆无忌惮、放纵自己。
父母不在后面推着孩子走,孩子永远也学不会自己主动学习。
有一位妈妈,一直认为孩子有自己为自己负责的意识。所以女儿几点起床、几点睡觉、几点读书,她从来不管。
对于女儿的学习成绩,她也是不强求、不过问,她认为孩子感兴趣比较重要。结果不到三年,女儿成绩一落千丈,在班级垫底。
她放纵孩子的这段时间,女儿还迷上了打游戏,上学迟到、上课走神,每天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游戏上。甚至,女儿还背着她悄悄往游戏充了几千块钱。
没有天生自觉的孩子,每个孩子身上或多或少都有惰性。
有教育专家曾说过:“小孩子会任性,但大人不可以放弃监督的责任。”
孩子之所以是孩子,就在于他缺乏自觉性。他们总会觉得,上课不如睡懒觉舒服,做题不如刷手机轻松。
因此更需要父母,制定规则、时刻监督,帮助孩子去除本性中的任性和散漫。
每一个自觉自律的孩子
都是“管”出来的
一个二年级的孩子,能有多自律?
她坚持六点半起床,开始晨读;不需要爸妈盯着,回家第一时间主动先把作业写完;每天坚持练字、运动、阅读.....这些习惯她已经坚持了好几年,雷打不动。
但她的好习惯也不是一开始就有的,这背后其实是父母在不厌其烦地管教、约束和督促。
她的妈妈从小给她制定了一系列的家规,要求孩子严格遵守;还会给她制定学习计划,每天陪着孩子一起完成。慢慢地,女孩就养成了自律的习惯。
每一个主动学习、自觉自律的孩子,其实都是父母“管”出来的。孩子自律的起点,一定是依赖于父母的“他律”。
《朗读笔记》中有句话是这样说的:
“所有的婴儿出生都是平等的,没有人会说话、数数、读书或写字,但这些孩子在进入幼儿园时却是不平等的。差异的原因在于,他们的父母是尽力培养他们,还是仅仅看着他们长大而已。”
一个自律自觉的孩子背后,一定站着一个严于管教的父母。
给孩子过多的自由,才是对孩子最大的不负责任。
因为一个不自律的孩子,在人生的赛道上只会越跑越慢,最后被人远远甩在身后。
孩子自律的习惯
越早培养越好
刘璇曾因“铁血教育”引发争议。
她给儿子的计划表,除了睡觉之外,其他时间都安排得满满当当,动画片一天只给孩子看15分钟。
宝宝的到来会让父母变得手忙脚乱,但是,更多的是宝宝带给父母的喜悦、感动。家中多了一位家庭成员,随着宝宝的成长,学会翻身、学会坐、学会爬、学会喊爸爸妈妈,他们的变化会让父母欣喜不已。那么,当宝宝20个月,他有什么明显的变化呢?
对家人的依赖感
20个月的宝宝已经慢慢懂事,他们会对家人有一种特殊的依赖感,尤其是对妈妈。这个阶段,家人要多陪伴宝宝,和他们做一些简单的游戏,教他们一些简单的话语,分散一下他们对妈妈的依赖,不然,一旦宝宝看不见妈妈,就会焦躁不安,甚至哭闹不已。
自己走路,甚至会跳跃
宝宝这个时期已经不用大人帮忙,可以自己走路了!也许走的比较慢,但是可以走一段路了,甚至会自己扶着东西上下楼梯。大人这个阶段要学会“放手”,尝试着让孩子自己走路、自己捡起一些东西、自己堆叠玩具。
孩子现在还会简单的跳跃,家长看见,不要阻止,只要保护好宝宝就可以了。
初步了解性别
如果孩子在这个时候做了一些让大人觉得奇怪或者尴尬的举动,大人要理解,20个月左右的孩子正在初步认识、了解自己的性别。他们会对自己的生殖器感到好奇,并且也会对异性的感到好奇,家长应该正确的引导孩子,帮孩子度过这个阶段。
学会攻击
孩子开始学会“争宠”了,他们可能会做出一些攻击性的行为,比如推搡、打人、咬人等,他们这个阶段在用自己的方法引起父母的注意。
父母此时不要大声批评孩子,这样可能会让孩子感到害怕,变得畏手畏脚;也不可以放纵不管,不然孩子会变得无法无天。可以尝试采用相对和平的方法,抚平孩子的情绪。
宝宝在20个月左右不仅身体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心理也在成长,父母不仅要照顾宝宝的衣食住行,还要
转载请注明:http://www.pilaoxingguzhe.com/pzsh/81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