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是指骨或软骨组织遭受暴力作用时,发生的骨组织或软骨组织的完整性或连续性部分或全部中断或丧失,畸形、功能障碍、反常活动是本病的典型症状。严重骨折患者可发生休克等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如因骨本身患结核、骨髓炎及骨瘤等病变,每遇轻度外力碰撞而发生骨折的称病理性骨折。治宜根据伤情不同分别采用手法整复,或切开复位、夹缚固定等。骨折多见于儿童及老年人,中青年也时有发生。病人常为—个部位骨折,少数为多部位骨折,经及时恰当处理,多数病人能恢复原来的功能,少数病人可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
骨折分型:闭合性骨折;开放性骨折;稳定性骨折;不稳定性骨折;粉碎性骨折
病因
直接暴力
暴力直接作用使受伤部位发生骨折,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软组织损伤,如小腿受到撞击,于撞击处发生胫腓骨骨干骨折。
间接暴力
暴力通过传导、杠杆、旋转和肌肉收缩,使肢体受力部位的远处发生骨折,如跌倒时以手掌撑地,依其上肢与地面的角度不同,暴力向上传导,可致桡骨远端骨折或肱骨髁上骨折。骤然跪倒时股四头肌猛烈收缩,可致髌骨骨折。
疲劳性骨折
长期、反复、轻微的直接或间接外力,可致使肢体某一特定部位骨折,如远距离行军易致第2、3跖骨及腓骨下1/3骨干骨折。
骨骼疾病
因骨本身病变而使骨质疏松、破坏、变脆,在正常活动或遭受轻微外力时即断裂时,称病理性骨折。
症状
骨折一般表现为疼痛、压痛、局部肿胀、瘀斑,患者严重损伤时有发热、休克等骨折常见的并发症。
并发症
早期并发症
休克;脂肪栓塞综合征;重要内脏器官损伤;重要周围组织损伤;骨筋膜室综合征。
晚期并发症
坠积性肺炎;压疮;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缺血性骨坏死;关节僵硬;急性骨萎缩;感染;损伤性骨化;创伤性关节炎。
治疗
在处理骨折的整个过程中,不仅需要对病人骨折本身进行评估,而且需要判断软组织损伤程度。治疗骨折的原则是复位、固定、功能锻炼和内外用药。
治疗周期
不同年龄骨折愈合差异很大,如新生儿股骨骨折2周可达坚固愈合,成人股骨骨折一般需3个月左右。
中医治疗
中医治疗骨外伤方法有很多,有内服,外敷,外洗等。
一般纯正的中医治疗骨折,断处对位良好,直接上夹板固定就可以,然后用中药快速接骨,如果能选用野生的药材外敷,效果是最快最好的;骨折术后病人前期口服中药治疗,后期可配合外敷或外洗药物同时治疗效果极佳。
饮食调理
骨折患者饮食要均衡搭配,多选择蛋类、奶类、瘦肉等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
烹饪方式多选择蒸、煮、炖、烩等方式,尽量不要选择煎、炸、烤等烹饪方式。
患者多进食富含膳食纤维的饮食,以免活动较少导致肠蠕动减慢,容易发生便秘。
日常护理
患者睡觉时保持平卧,避免压到患肢。
患者应合理搭配膳食,保证营养充足。
骨折的儿童与老人适当补充钙质、多晒太阳。
按照医生的要求循序渐进的活动和锻炼,避免患肢过早负重。
特殊注意事项
卧床的骨折病人要多饮水,饮水量少很容易引起大便秘结,尿潴留也容易诱发尿路结石和泌尿系感染。
受伤的部位要注意抬高,切不可低垂,否则可能加重肿胀。
预防措施
进行骑车、滑雪、竞技体育等活动时,务必佩戴防护装备。
骨质疏松症患者应补充钙质,适当锻炼,改善平衡,从而预防跌倒,导致骨折。
摄入富含钙和维生素D的食物。
遵守交通规则,避免发生意外。
参考文献[1]吴肇汉,秦新裕,丁强.实用外科学第4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姜虹.骨外科学[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3]陈孝平,汪建平,赵继宗.外科学第9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不管您有什么问题都可以来咨询小董,我会细心为您解答。
(
转载请注明:http://www.pilaoxingguzhe.com/pzyy/90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