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青少年运动在线平台出现这样一则新闻,上海某学校的体育课上,一名学生在参加足球比赛时因和别人抢球而受伤(右锁骨骨中段骨折),其家长将学校与被抢同学告上了法庭,要求双方赔偿近16万元。因无证据证明某一方的过错,法院综合考量判决学校、被撞者各赔偿1万余元。但被撞同学家长不满判决结果,再次上诉,最终法院给予“因没有证据证明体育老师曾对受伤同学进行过赛前的安全教育,故学校存在管理、指导方面的疏忽,应承担三分之一的责任,被撞同学无责”的判决。
一、这样的事例是个例?还是典范?
其实类似的实例已不是第一次发生在校园体育课中,翻开中国学校体育事件史册不难发现类似这样的实例:学校体育课上学生打球脚踝扭伤、被撞伤;游泳课上学生意外溺亡;羽毛球课上球拍飞出砸伤学生;体质测试跑步中学生意外猝死,学校运动会上实心球砸伤学生,标枪意外戳死学生、学生跑步意外猝死等等,这些令人警醒的事件每年都有发生,面对这类事件的发生似乎学校一直都是主要埋单人,于是所有矛头也都直接指向了学校体育课的带领人——体育老师。这无疑带给体育教师和校方领导巨大的心理压力,同时更多的带给体育老师是心理的阴影。
二、体育课备受重视后带来的双刃剑
曾经一度的体育课都是放羊式体育课,一个哨子两个球学生老师都自由。无强度、无难度、无对抗、不出汗、不脏衣、不喘气、不摔跤、不擦皮、不扭伤、不长跑已经成为曾经体育课的最典型特征。这样的课程下学生也轻松,老师也放心,当然不会出现意外运动伤害事故。然而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改革,学校体育的地位越来越备受国家和教育部的重视,加上近年来青少年体质逐年下滑,学生缺少锻炼,体质弱的短板问题一下子暴露出来,这使得学校体育不得不重新肩负起提高青少年体质健康的责任与使命。最显著特征就是曾经的放羊式体育课逐渐被有组织、有纪律、有强度的体育课取代。这给学校体育开了个好兆头。然而我们却发现,当体育课内容增加和强度提高后,却带来了另一个严峻的问题——体育课堂安全风险。
体育课堂安全问题可以说是学校体育发展的核心,运动的直接目标是追求身体健康,如果学生在运动中发生不可挽回的伤害事故,对于学校体育和学校发展的打击将是巨大的,也是沉痛的,体育课上的再好,离开了安全等于扯淡,所以安全风险问题必须时刻警惕!
体育课堂的安全风险来自多种不同的因素,有人为的、有非人为的。总结来说,我将体育课堂安全风险归结于几个方面:运动强度与负荷风险;对抗中的运动损伤风险;运动中肢体动作幅度风险;场地器械风险;不可预见的风险!对于运动强度与负荷的风险:这是影响体育课堂安全风险最大的因素。有过健身运动基础的人都明白:提高机体运动水平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增加运动负荷量来刺激机体,使得机体的运动水平得以提高。这种方法不仅适用于竞技运动员,同样也适用于普通人群。对于竞技运动员而言在实施增加运动负荷与强度时可以通过一些专业仪器设备来监测运动员的运动状态,可以及时预见运动员下一秒发生的情况。但是对于普通学生而言,他们享受不了这样的个性化待遇,体育课堂中体育教师面对的是一群运动水平参差不齐的个体,加上缺少专业的仪器监控设备,所以体育课中学生的运动强度与负荷的控制成了教学中的一大难题。很多时候体育老师并不能完全把控练习的负荷量,更多的是凭借直接经验。那么何种强度和运动负荷对学生既有效、又安全,恐怕难以给出最准确的回答;对于对抗中的运动损伤风险:这是无法避免的一项风险因素,就连世界一流的竞技运动员有时都难免不受对抗运动损伤的干扰,何况普通人群?对于运动中肢体动作幅度的风险:这往往是导致运动损伤的最常见的因素,大多数运动损伤是由机体疲劳而导致肢体运动幅度超过了肢体原有能承受的最大范围,所以导致了关节错位,骨折和肌肉软组织的拉伤;对于场地器械的风险而言:由于一些教学基础设施的不完善、场地的不平整和设备的老化、失修而导致的教学事故,这类问题往往都是由于长期缺乏管理,维护、掉以轻心而造成的;对于不可预见的风险而言:这种风险没有预测性,大多数是偶然发生,意料之外的事故,所以综上几点来说学校体育课安全风险问题是不能完全避免的,没有人能绝对保证。
三、同情、理解还是另有作为?
所以有些学校担心体育教学安全事故的发生只能将体育课再次还原到曾经的体育课(三无七不),在上报学生体质测试情况时不得不采用“善意的谎言”。而体育教师恐怕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因为没有足够的证据和理由来说服校方还能采用其他更优的办法,再加上体育教师一直以来不受尊重,工作不得认可,这恐怕也是导致当今学校体育教师缺编30万的原因之一。
四、面对这种出了事故学校埋单,体育老师想上好体育课,却不敢下地三尺,有苦难言的问题,难道真的束手无策了吗?
其实对于学校体育安全问题不是没有办法,日本在学校体育安全问题上就是个典型的成功案例。日本在早期就已对学校体育伤害处理问题上做了深入的工作,主要通过各类保险和完善的法律法规制度来辅佐学校体育的发展,各级各类的学校体育运动安全事故的界限划分十分明确,同时学校给予每位体育教师购买了相应的职业保险,学校在校园运动安全教育问题上也深得学生、家长和社会的公认,并且极度透明。在这点问题上中国的学校体育安全事故的处理办法甚是模糊,缺少一套完善的法律法规制度和教师的职业风险保障系统,这是导致体育教师左右两为难尴尬局面的重要因素。
五、教育部、司法部应该联合学校,保障学校体育的稳步发展
其实作为体育教师而言,面对这类的事件,在国家还没能做出更加完善的法律法规和职业保障的时候,应该更多用包容的心态来接受,除去一些不可预测的风险之外,我们可以将事故发生率降到最低。学生购买意外伤害保险,备好每节课的教案,上课前检查一些场地、器械并确保其安全性,对于运动负荷与强度,首先充分的热身非常必要,在课程练习中不断灌输运动安全意识,在没有可监控的仪器设备下,可以更多的运用选择方法,而不是要求所有人都要按照统一的标准完成练习,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在每次运动完后让学生按住自己的脉搏,计时10秒的方法来粗略的计算心率;在对抗性的运动中给予学生一定的安全防护意识,当学生疲劳时或大强度运动时强调动作的标准或者减少运动幅度,以免其受伤。但只依靠体育教师备课、备安全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需要国家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来进一步完善学校体育各方面的管理办法和条例;由于体育教师职业的特殊性,未来建议教育部和学校为体育教师购买一份职业保险,这样体育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才敢放手一搏,否则只是蜻蜓点水,更谈不上少年强,中国强了!
推荐阅读
1.体育课,国家文件要求强化,但实际情况让你畏惧
2.法院这么判决,让“‘三无七不’体育课”大行其道
3.学生“跳楼”频发,加强体育锻炼可以有效干预
图文编辑:郭小婷|图片来源:网络
转载请注明:http://www.pilaoxingguzhe.com/pzsh/7861.html